民初,流盪不安,新舊交替的年月。一個新寡不久又馬上被貨品般拍賣掉的鄉村女子春燕,在新的婚姻裡找不到平等的夫妻關係,卻嚐盡了出身卑微所招致的種種屈辱。《晚春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裂紋初現,即將分崩離析的舊時代。一些腐朽的傳統觀念在完全粉碎前做著頑強的困獸之鬥─階級歧視即是其中之一。

    春燕得不到丈夫張少爺的平等待遇和她『人』的素質並無關聯。有關係的是頭銜、門第、家世,她永遠不能和張少爺的元配非煙比較的緣故只是因為她不是七品官家千金。所以在之後的大膽偷情裡;春燕尋求的除了感情的寄託外,最重要的是一個同等階級、平等相待的人。他們初次見面是因為春燕要替自己的繡線配色〈紅色絲線是一個鮮明的象徵道具〉。商店老闆的侄兒秉中熱心替她比對,說了一句:「這不就配上了。」是一個微妙的暗喻〈看電影的樂趣之一常常就在於發現了這一類小小的機關〉。但是他們不顧身份地位的情感在這樣一個古老頑強的體制裡不僅危險而且非常脆弱。這樣可憐的愛根本不能和龐然的禮教〈雖然已是搖搖欲墜〉相抗衡。終於被識破的戀情,丈夫為了顏面以錢以勢掩蓋過去了,而春燕咬牙活下來,蛻化成一個她往昔所嚮往的上層少奶奶;談服裝、說閒事……這樣的『飛上枝頭做鳳凰』;是她付出了生命中可能擁有的春天的代價。她認命了,接受了千千萬萬個中國女子共同的命運,卻並不甘心。電影最後的鏡頭凝結在春燕面對觀眾的臉龐上,眼裡閃著的熠熠光芒有漠然、輕蔑及難以察覺的悲哀憤怒和質問。

    《晚春情事》技術層面的成績出色,是費心經營考究過的。尤其是攝影,在幽暗的中國建築裡仍能營造出明暗參差、光影變幻的微妙。在每小段間以數行文字配合畫面;喻情釋景射事,平添幾許文學氣息。另外演員的表現也令人激賞,尤其是飾演張少爺的張復健更是精采。編劇刻劃出一個嚴冷的舊時代男子,只看見自己的私利和野心,他精打細算的活著,卻失算於一個做官夢。他是時代交替中跌進了隙縫的失落者。這個角色,編劇的筆觸有責難也有同情,張復健以肢體以眼神以表情做了最成功的詮釋。飾演春燕的陸小芬也不弱,是很努力的演員。

    《晚春情事》是有企圖的電影,在某些部份它成功了,但是在關鍵部份它失手了。春燕在被禁閉療傷期間,從窗口照進的光線投射在牆上形成十字狀,預告春燕獲得了救贖與新生。這樣明顯的象徵在緊接著的劇情中卻無鮮明的刻畫。我們看到的春燕的『覺醒』只是要活下去,只要活著就好了,是真『覺醒』嗎?這樣的春燕只是更懂得《生存之道》罷了,反而不如原先充滿真摯潑悍的生命力來得可愛。而我們只好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而《晚春情事》也只好成為一部可惜了的電影。

刊於1989415日福報

    23年後重看此文,想法有些不同了。年輕的自己果然理想性高些,當然也天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