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興高采烈》是一則童話;現代鬼童話,即現代精神,鬼怪內容,童話結局。

    愛爾蘭鄉間一家經營不善的古堡式旅館妄想以鬧鬼招徠觀光客。不料弄假成真,眾鬼魂紛紛上場鬧得天翻地覆之餘還促成了一段人鬼戀。故事結構簡單的《興高采烈》天真浪漫的樂觀態度也許純粹是基於商業考慮。既然是喜劇當然要皆大歡喜、結局圓滿。不過商業之外它仍透露了動人訊息,雖然是極為簡單的道理卻在現今被許多人所背棄,那就是無私的愛。

    「愛」使生死相隔的男女主角陰陽有路,使天人永隔的夫妻、生死有別的父子仍舊可以溝通敘天倫。導演的善意可感,人鬼並無界,相通與否,存乎一心。

    同理可證的還有宗教及政治。戲中另一枝節是立誓前的神父抵擋不住『人性』的呼喚,終於還俗。其間的痛苦掙扎只是戲,就像眾『尋鬼客』的尖叫驚呼只是劇情需要,觀眾並不覺得他們有什麼害怕。神父的『人神掙扎』也不是真痛苦,導演一直充滿了頑童式的笑謔姿態,只是背後有真意:上帝真愛世人必也不願祂的子民違背本性。強制壓抑不如順乎自然合乎人性。至於淡到幾乎嗅不出的政治意味出現在一頂帽子上。片中的旅館司機戴了一頂寫著中國字:「幸福、和平、自由」的帽子。幸福、和平、自由是全人類共同的希望,戴著這樣一頂帽子的司機〈象徵希望〉載著一車人〈全人類的縮影〉。導演的用意多麼明顯。而當暴風雨來襲時,所有的人全被強風颳得衣不蔽體,只有司機安然無恙,衣冠整齊。莞爾之餘能不聯想其中含意嗎?雖然有巨大的橫逆挫折,希望卻永遠在那裏。只是用中國字來表現似乎就只限於懂中文的人才能體會。為什麼用中文呢?純屬巧合?東方熱?討好中國觀眾?向中國人致意?無論如何在外國電影裡看到有意義的中文是親切而充滿趣味的。尤其這部片子如果在大陸放映的話……。片末最後的一句話「是的,幸福。」正反映了在商業包裝中導演勉力表白的一點點心中話:

    世界大同,人人幸福。

    這樣美好的心願以喜劇表達,可惜仍不能避免許多喜劇片共同的瓶頸:一廂情願的邏輯以及過度賣弄「性」題材,這兩者的拿捏稍一不慎即會使喜劇淪為鬧劇。而《興高采烈》在喜、鬧間游移,很不安定,可見導演的成熟度有待醞釀。至於技術層面的表現倒是可圈可點。有一場戲是鬼魂作怪使舞台道具自動自發的表演起來,隱喻了現實與戲劇間的虛實莫測;真假難分,精采無比。

    論到演員表現,一貫不會演戲的黛兒漢娜依然如故,其餘演員也無特出處,當然除了彼得奧圖以外,他光芒萬丈的演技在這部片子裡能發揮的不多,可是在寥寥幾個鏡頭裡已經足以讓我們明白什麼叫「表演藝術」。近年來少有作品的奧圖是否能再淋漓盡致地發揮天才演技;我並不樂觀,所以對於他的每一次演出都備感珍貴。看這部片子當然也興高采烈了。
 

以筆名李日發表於1989年3月28日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