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紐約三部曲》,老爺喜歡上保羅奧斯特的作品。我算是被他「影響」才
繼續看奧斯特的作品,結果「忠誠」地看下去的反而是我〈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妖
怪大師京極夏彥的作品上〉。奧斯特鍾愛刻畫書寫者的處境,而且經常是迷離幻境
。從成名作《紐約三部曲》到人物隱隱相關的《書房裡的旅人》以及我最喜愛的《
神諭之夜》都是。他那樣汲汲沉迷於這個題材,是因為對於作家這個身份的高度自
覺嗎?我有時會這樣想像──也許書寫者這件事其實是吊詭地充滿壓力與誘惑。無論
如何,我們都喜愛他這種迷霧風格,所以看完風格截然不同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
生》;會以為是別人的作品。
除了《神諭之夜》,我們共同稱許的還有他的自傳《失意錄》以及他書寫父親及
自身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我認為《紐約三部曲》、《書房裡的旅人》、《神諭
之夜》猶如這兩部自傳的變形鏡像,反映出奧斯特文字人生的虛實交錯,讓人在閱讀
時深受感動,也在奧斯特的書寫謎雲中照入一絲朦朧曙光。
在歷經貧窮困頓的十餘年文字生涯後,保羅奧斯特終於成名了,我們因而可以看
到他受邀編選的《週末小故事》和《我曾以為父親是上帝》──老爺規定兒子必看的書
。我認為這是可以療癒心情的小品集錦,所以也在旁推波助瀾,必看啊!必看!管你
是不是個要基測的國三生!
2012年晚春的石斛蘭嬌豔欲滴
黑暗中的人:
【有人稱保羅奧斯特為『紐約地標』,我想應當是紐約人文風景的指標。這本《黑暗中的人》再度展現他的原創和執著:書寫者與故事中的故事。
近期還看了奧罕帕慕克的《黑色之書》〈和蘇格蘭犯罪小說之王伊恩藍欽的書同名〉,但是困於眾多的書中小故事迷宮,暫時休兵。奧斯特這本《黑暗中的人》相對單純,只有一個故事中的故事。筆調反璞歸真〈微微讓我想起晚年的張愛玲從華麗回歸淡然〉,也更容易閱讀。
老爺評價《黑暗中的人》不及《紐約三部曲》。我認為見仁見智。但如果從詭譎迷離的氛圍檢視,《紐約三部曲》確實是奧斯特作品中的王者。】— 2012年2月23日FB
機緣樂章:
一個關於公路、冒險、自由、尊嚴的生命故事。
保羅奧斯特再次證明他是美國當代兼具原創與趣味的名家。─2012年3月23日FB
巨獸:
保羅奧斯特獻給《白噪音》的作者唐德里羅的傑作。
大師獻給前輩大師,除了情誼深厚當然也是他的自信之作。描述兩位同樣懷抱理想的年輕作家間真摯曲折的友誼,以及他們如何面對命運與時代的撥弄。再次感受到保羅奧斯特始終無法忘情對書寫者這個角色的沉迷與思索──總是可以若隱若現的看到奧斯特自身的影子。這既是趣味也是魔咒。
─201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