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煦暖的春天早晨來到民權路的台南公會堂。
1911年落成的公會堂所在地原來是清朝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
所建的吳園。迭經不同政權交替的歷史風雨,吳園在不同階段有
不同的面貌與名稱,目前包括公會堂在內及一小部分重建的園區
建築合稱【吳園藝文中心】。
歷史沿革及建築介紹可以參考這三個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0%B3%E5%9C%92
http://w2-culture.tainan.gov.tw/extra/wuculture.htm
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place/p-tainan20.htm
從公會堂右邊小路往前進。
角落裡樹影婆娑,悠閒愉悅的旅人心風帆滿漲。
復建的一小部分吳園就在公會堂後面。
遽然見到時有天開地闊之感。可注意一瞧,小小的屋宇周邊
已被現代商業大樓環伺,後方大樓即是遠東百貨公園店。
號稱台灣四大名園的吳園據說是仿漳州城外的飛來峰來佈建
假山流水。但是重建的部分太少太新,舊有的腹地早已賣出
大半,如今看來已無法得知真貌!
且凝神傾聽迴廊傳來稀微的歷史跫音。
若不想像未來的光明,身處的幽黯即難以忍受。
從這一小方庭閣池泉能想像出當年的吳園曾大到涵蓋
公園路、民族路二段、中山路圈起的範圍!?
我的歷史想像在這敞亮明媚的春光中有些稀薄。
在吳園,想到場域的重建會成為一種『咒』嗎?
咒!就是賦予意義,而意義其實是人賦予的,如果
我們無視無感於歷史的意義,咒,就不會成形。
這些胡思亂想應該是最近看太多夢枕貘的陰陽師所致
^^"。請隨便看過即可,無須在意。
還是看看花吧!誰能告訴我花名?
如果不知名,也就無法下咒〈中安倍晴明之毒甚深〉。
名字也是一種咒!
呵呵 !不知名還是能欣賞她盎然煥發的清艷。
〈蒙網友指點,這是原產菲律賓的煙火花,別名星爍山茉莉〉
吳園腹地內的柳屋是日據時代留下的食堂建築。
現在作為觀光資訊處,也可以在裏頭小歇喝飲料。
這是柳屋的二樓。很後悔沒有進去喝一杯。
相當喜歡這重建後的柳屋。
台南兩日小旅的尾聲是電影院微巡禮。
在台南近郊的藥專求學時常常進城來看電影。假日時搭著
搖搖晃晃的公車獨自一人到台南市看兩片同映的二輪電影
是我最熱中的休閒。因而被同學封為『獨行俠』。
我從不覺得自己孤僻,但是回首當年,發現班遊活動大部
分都缺席,充斥於腦海的全是電影、電影!想來在同學眼
中也是小怪咖一個。
這張是南台戲院,我較少來的一家,偶然經過還是拍拍。
當時我的大本營是這裡:全美戲院。還有實踐堂。
但實踐堂已關閉多年,也就不去尋舊跡了。
想起當年行徑真是年少輕狂啊,曾經連看四場電影〈看完實踐堂
再看全美〉,從白日看到黑夜!飯也不吃,以麵包果腹。看至鏡
片從鏡框彈出,我笑稱是眼鏡在抗議。還曾經在大考前夕跑去看
葛雷哥萊畢克主演的『六壯士』!沒辦法,我是他的大粉絲呀!
種種影痴事蹟數不勝數‧‧‧。
現在看電影已成為輕而易舉之事,我反而少看了。偶而遙憶昔年
在實踐堂看『阿拉伯的勞倫斯』那種專注喜悅,不禁惘然,思緒
紛揚又癡心妄想的青春時代啊‧‧‧。
畢業前我曾在全美戲院留影,所以這張也有復刻的意圖。
我記得上世紀70年代底全美戲院是在友愛街,但這是在永福路,
曾經搬遷?還是我記憶有誤?!
手繪電影看板是全美的一大特色。
即將失傳的技巧,呼喚著有心人。
就在戲院對街廢屋的門上。
屋旁空地偶遇正在繪製電影看板的師傅。
老爺徵得他的同意留下專業工匠的身影。
空氣裡飄著略嗆的油彩味。
老師傅一筆一畫專心調整色彩,完全不理會我的問話^^"。
我們靜靜觀賞著師傅作畫的身影。
旁邊停著他老舊至極的摩托車。
看著他的背影,不知為何心酸的漣漪一圈圈迴旋著。
這是去年晚春時節來台南時拍的全美戲院夜景。
每回來我都叨念著要來全美看電影,每回都沒看成。
離開全美戲院後,用餐,還車,逛舊書店,然後到後火車站對面
的遠東百貨歇歇腳。
這裡的地下美食街被老爺封為最有氣氛的美食街。
我在山崎麵包店旁的這個位置喝著鮮奶珍珠,看著袖珍版的希區考克
配名東的南瓜乳酪蛋糕。老爺則上樓去書攤尋覓他的旅遊寶典。
我多方吸收的結果是睏意襲身,小睡半刻,悠悠醒來時有些恍惚‧‧‧‧‧‧
老爺來看我又走了,然後帶著戰利品《京都大步帖》回來。
旅行即將在不捨中結束,這樣,最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