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三年坂火之夢》同時借回家看的《東京歸鄉》,竟同為2006年江戶川亂步獎
的得獎作。同一年共獲此獎的作品;我在浩瀚的圖書館之海中偶然地將它們一一撈獲,也算
是有趣的小小因緣。
《東京歸鄉》橫跨兩個時空,一個是二戰後有日本戰犯滯留的西伯利亞;一個是六十年
後的日本,兩處時空都發生了殺人事件,而且彼此緊密相繫─因為當年無解的西伯利亞命案
才發生了日後的連續殺人事件。這其間的關聯與破解就是故事的亮點。
過去事件的鬼魂回頭吞噬當年的倖存者或變本加厲殃及無辜;是推理小說常用的模式。
要如何跳出窠臼是許多推理作者的挑戰。《東京歸鄉》之所以能創出新局靠的是俳句,利用
這種日本獨有的詩歌形式來推敲出事件的真相,可說是別出心裁。看這個故事除了以俳句來
推理的樂趣外,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人性的複雜還有戰爭的可怖。《東京歸鄉》中滯留西伯利
亞的日本戰犯處境堪憐,他們在酷寒的不毛之地遭受非人的待遇,掙扎求生,飽嚐戰爭遺毒
。可這一切苦難的源頭不是他們的祖國發動戰爭所致嗎?
最近我看將司馬遼太郎的原著拍成日劇的《坂上之雲》。以三個出生四國松山地區的同
鄉好友〈徘人正岡子規、海軍中將秋山真之和他的大哥:陸軍大將秋山好古〉的生平來側寫
日本明治時代。他們的人生與兩場戰爭息息相關。《坂上之雲》有一大部分在敘述這兩場獲
得勝利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經緯始末。甲午戰爭且不說,日俄戰爭其實非
常荒謬─日俄交戰的戰場竟是在中國的旅順。戰況膠著慘烈,兩方都死傷甚鉅〈當然也累及
中國平民〉,但日本終究獲得意外的慘勝〈俄軍將領的求勝意志甚為薄弱,老是在快贏時撤
退。奉天會戰時尤為離譜。不過海戰的勝利,倒是實至名歸,雖然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
以逸待勞等著波羅地海艦隊遠道而來,有其優勢,但在秋山真之的謀略與東鄉平八郎的領導
下,日軍的戰術優良是不爭的事實,還是俄國海軍根本就是紙老虎?〉。我倒覺得當時他們
不要勝利還好些,俄國開戰是被迫;應該無意併吞日本。日本若非有被害妄想;就是急於證
明歷經明治維新後;他們已邁入強國之列〈這是我從戲劇《坂上之雲》得來的印象〉。所謂
勝利者一無所獲,但日本獲得了自信自尊甚至是自大,導致軍國主義崛起,掌握國家走向,
邁向另一場更無意義更可怕的戰爭。以宏觀角度看,《東京歸鄉》中諸位受害者嚐到的苦果
早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就埋下種子。
原本要談《東京歸鄉》卻牽扯出觀賞《坂上之雲》的種種感觸。那就乾脆說個痛快!以
戲劇論,這是一部製作精良,耗資甚鉅的作品。演員的表現也很亮眼。但故事後半段全圍繞
著日俄戰爭打轉,有點沉悶〈也許是當時僥倖獲勝反種下日後挑起太平洋戰爭的虛假自信,
讓NHK認為有必要好好展演這一場攸關國族命運的大戰〉。我比較欣賞前半部三位主人翁的
青春故事,尤其是阿部寬飾演的秋山好古。好古本人也是高大俊美的西洋風男子,但他卻對
美貌一事嗤之以鼻,認為男子的美貌毫無用處。他的名言有『一身獨立一身簡樸』,年輕時
家中碗筷只有一副,弟弟真之來用餐時,兩人得輪流使用。對物質名位毫無慾望,打勝仗時
把獎賞與戰利品都分給部下,晚年還婉拒了元帥的推選。日俄戰爭黑溝台會戰前請求司令部
派兵增援,但上級不理會他的判斷,屬下都急得跳腳,他說「敵軍不來,援軍就不會來」,
還說「這樣也很痛快」,最後他們以8000兵力擋住30000俄軍的襲擊。
啪啦啪啦說一堆,總之是在那樣的時代也很讓人刮目相看的硬派男子。他和弟弟秋山
真之都是不婚主義者,認為婚姻會阻礙男兒的志業,不過最後還是分別在三十五、六歲時
成婚。另一個主要人物正岡子規的際遇與軍人為業的他們完全不同,但讓人感觸更深。對
幾位主人翁的故事若有興趣請參考以下連結:
正岡子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5%86%88%E5%AD%90%E8%A7%84
秋山真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8B%E5%B1%B1%E7%9C%9F%E4%B9%8B
秋山好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8B%E5%B1%B1%E5%A5%BD%E5%8F%A4
〈以上劇照當然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