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期:2021年9月10日(週五)晴
週五出門購物辦事,行程中途經小鎮郵局,想起公會堂就在附近,看時間還行,
決定去公會堂看金銀廳格扇修復展,已經到展期尾聲,再不來可能會錯過。
公會堂前門迎後車的意象設施。
後車巷的隘門,是小鎮僅存的昔日隘門遺跡,離此不遠。
看完展後,我胡亂穿小巷去購物,竟然路過隘門,到時再來說嘴。
公會堂前的老屋甕牆,這應是近幾年新修的。
公會堂。
這裡原本是是廈郊會館與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所在地,1928年拆除,建公會堂。
1980年前稱為中山堂,曾作為國民黨鹿港區黨部辦公室。但我對它的記憶是老人會館!
1981年到2007年的功能是提供老人聚會活動的會館,老媽偶爾會去。2010年修復完成
後,成為文藝展示館。原本的老人會館則轉移陣地至彰化區漁會附近的忠孝路。
金銀廳建於1935年,是昔年鹿港頂菜園大家族黃慶源商號的廳堂。
此時是日治末年,日本總督府在這年於台北舉辦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
向世界宣揚殖民政績,我曾在台北的博物館看過當時的紀錄片,感慨甚深
。這個時期也是小鎮各項工藝最輝煌的時代。
同樣是日治時期建築的公會堂。
以碾米事業致富的黃家富而好禮,在小鎮有相當名望,是僅次於大和行辜家的望族。
母親曾講過她幼時,因為出嫁的姊姊生第一胎,外公差人去買了黑市豬肉要給阿姨補養,
卻被日警抓到,買賣雙方都被抓去關。老媽說當時便請託 與當局關係良好的黃慶源商號
人稱米刈秋(黃則秋、黃秋)的當主去說情,代替外公被抓去關的舅舅才免於被毆打,
也比較早放出來。但賣豬肉的農戶就被打得很慘,媽媽說她幼時看到那人出獄後模樣,
又黃又瘦,好孱弱。
黃秋主持了1933年天后宮整修工程,在整修過程中鋒芒畢露的年輕木作匠師李松林(日後
的國家薪傳獎得主)也受邀參與金銀廳的設計與建造,李松林以簡約的線條美學刻畫傳統
的吉祥圖騰,精湛的手藝揉合了中西方元素,為金銀廳打造了一座華美格扇,這座格扇正面
貼金,平時祝壽喜慶用;反面貼銀,喪禮用,因而被後人雅稱為「金銀廳」。
黃家後代日後都遷出舊宅了,黃慶源商號的宅邸日漸破敗,終於賣出。老屋在被完全
拆除前,小鎮一群致力於保鹿運動的年輕人前往抗爭,終於使建物被文化部指定登錄為
歷史建築。但我不知土地產權的後續會如何處理,目前老房子仍舊在,只是已荒廢至極
,若要復舊,工程浩大,等於是重建。因此,先將搶救下來的金銀廳格扇復原(格扇已
被指定為古物,黃家將之捐贈給彰化縣文化局典藏)。
我中學時代的一位同班同學也是黃家後人,自小即在黃慶源宅邸成長。
幼時我是個獨行俠,跟誰都不太熟。倒是當時與她交好的幾位同學應該都曾去
金銀廳玩過吧!只是同學們大半都北遷或出國了,留在小鎮的我,一人來此參觀,
頗有些感觸------。
週五近午,遊人不多,巧遇一位熟悉黃家的鎮民熱心為遊客講解,但我不好意思靠近聽。
於是專注於欣賞並拍攝金廳的格扇之美。
格扇總共有二十八片相連成屏,正面八片,左右各十片。可以單面翻轉,也能因應
空間需求以ㄇ字型或凸狀排列。廳堂兩側格扇可開關,為通往臥室入口。製作精巧
的格扇需匯集小木作、雕刻、油漆等各種工藝,而格扇上堵部分有大片裱絹,黃家
邀集當時鹿港多位名家在上面題詩作畫,堪稱是當時鹿港精湛工藝集大成的作品。
有鏡子照面的這一扇是金廳固有的格扇。
每一片格扇的每一堵都設計了不同花樣,讓我讚嘆不止。格扇上的雕刻圖案,靈感雖來自
於當時匠師們公認清代所留下的最好格扇的新祖宮(敕建天后宮),但時年29歲的設計匠師
李松林才氣縱橫處還是讓人欽服。
更有意義的是這次格扇的修復,木作與織品部分亦有李家後代參與,堪稱佳話。
讓我目眩神迷的金廳格扇。
依稀可以看到絹面上的書畫遺痕,我想這一部分的復原最難吧?
這是格扇最上方雕刻的示意圖,翻拍自現場說明圖。小手機拍不到最上方啊!
每一格的圖案都不同喔!
金廳的背面就是銀廳。
較少使用的這一面相對樸素,但還是很講究,上方每一格的圖案都不同。
現場有很多說明,越看越讚嘆。
黃慶源商號舊照。
黃慶源老宅邸模型,風格融合了漢、洋、和特色,展現日治時期台人多元的生活方式
與美學。
復原過程的各種努力也有展示。
到影音專區看影片最能簡便了解。
年輕一代正修復格扇木雕。
設計格扇的木雕匠師李松林的兒子李秉圭擔任計畫主持與木雕修復。
李秉圭的女兒李昱則負責書畫與織品修復,橫跨三代的合作,意義非凡。
心滿意足的回程,胡亂穿巷,竟路過後車巷隘門!拍一張吧!
隘門用於防範盜賊之外,也是鹿港各角頭的界線,故有「怙惡不過隘門」一說 。
過去鹿港有許多隘門,但大多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時被拆除,目前僅留下位於後車巷
的隘門,門楣上有“門迎後車”四字。
後車巷的隘門建於1830年,1979年不堪歲月侵蝕 曾經傾頹,後來才將它修復。
隘門旁的窄巷剛好可容我的電單車滑過,那就鑽過去到中山路吧!
這巷口突起的石塊可是石敢當?哎呀!身為小鎮多年居民,我有點資格不符耶!
相關網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