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軒是京都五花街〈上七軒、祇園、祇園東、先斗町、宮川町 〉之一。
它的由來是附近的北野天滿宮於室町時代〈1336至1392〉重建燒毀的部
分屋舍之後有多餘的木材,以那些木材蓋了7間茶屋,因而命名為上七軒。
從天神堂走幾步,轉個彎就到了。老松北野店就在這上七軒的石碑旁。
名物夏柑糖的招牌堂堂掛在門口。
下午兩點初走入店內,空無一人,連店員都不見人影。
出聲呼喚,才有穿著白色工作服的年輕女店員出來招呼,比手畫腳
點了夏柑糖。
上七軒是花街,附近的茶屋都有舞伎與藝伎表演作陪。
這些京扇子上應該是舞伎或藝伎的花名。
棕色木門後是工作坊。
看起來很忙碌,堆滿摺好與待摺的紙盒。店員不在店內的緣故就是
也在裏頭幫忙?
接受點單後女店員進門良久,我們趁機看看拍拍。
這家老松的陳設很簡單,就是一個L型玻璃展示櫃,一個低矮的木製展示台
和一張桌子、四個椅凳。如果有一組以上的客人,第二組就得候位了。還好
這個時候只有我們來!稍後客人陸續上門,就只能外帶了。
忍痛沒買的松風,先拍回來。下回去嵐山店再做打算吧!
點餐時指著它就瞭了^^"。一顆要價1576日圓!
每人夏柑糖半個,茶一杯。
夏柑糖其實就是清甜的果凍,略帶苦味處有點像柚子。
把夏蜜柑的果肉挖出後,榨汁,與寒天拌和,回填做成果凍。
價格不斐的緣故大約是費工〈夏蜜柑的酸度強,不容易以寒天固著〉,且
日本原產的夏蜜柑的產量有限〈他們特別與原產地山口縣萩 還有和歌山縣
的農家合作,確保日本原生種夏蜜柑的來源〉。
夏柑糖販售期間為四月一日到八月底。
寫這篇小文時我回憶起2008年夏天帶兒子跟團到山口縣一遊
,在萩城趾旁的小店曾隨手拍下夏蜜柑的身影。
在萩博物館還買了夏蜜柑果凍。
在車上座椅一起入鏡的還有當時十一歲的兒子愛喝的 午後の紅茶 。
那個盛夏小旅是我們母子倆近十年最後一次的單獨旅行,很美好的
回憶‧‧‧ㄟㄟㄟ,離題了!快轉回來!
吃著夏柑糖時,有一位年輕美麗的京都女子進店來購買,她輕聲細語很有禮
地與店家交涉,好像是有點複雜的大量採購,必須等待一會。期間我們完食
準備買單,但店員不知為什麼誤以為我們還要外帶兩個,結果她趕緊為我們
澄清誤會,原來她曾到上海留學,也曾到台灣旅行,中文說得極佳,她說『
特喜歡台灣』,完全是大陸腔調。我覺得有趣的是,她說日語時溫文婉約,
但與我們說起中文卻豪邁爽朗,判若兩人。
語言與文化緊密相繫,甚至會影響人的氣質!我從這位京都美人身上發現了
這有趣現象。
品嘗完夏柑糖,剛好有一群歐美遊客遲疑不決地入門來,趕緊讓座吧!
老松吃完夏柑糖,我們回頭去逛北野天滿宮,然後再重回上七軒走走。
午後寂寥,偶遇一位新進舞伎隨著老闆娘到店家打招呼。
根據2007年的資料,上七軒有10家茶屋,舞伎與藝伎25位。
招呼完一家再換另一家。
雖然是花街,但白天很安靜,入夜後才是熱絡活動時吧。
除了茶屋,也有其它店家。這是西式甜點店。
芳月是壽司店。
歌舞練場是花街必備的場所。如今所謂的花街,以賣藝為焦點,
至於昔日的風流餘韻,已 留予他年說夢痕了?
走完上七軒,老爺臨時動議說要去下御靈神社,於是來到今出川通
,今日第三回招呼計程車,真是交通費驚人的一天。
老松官網:http://www.oimatu.co.jp/index.html
上七軒歌舞會:http://www.maiko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