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龍寺北門離開,左轉走竹林小徑。到大河內山莊約300公尺。
這時間果然已人流如潮!@@""
往北走一小段上坡竹林小路後,矗立在岔路口的即是大河內山莊庭園。
門票1000日圓,附抹茶與和菓子,還送一張明信片。
進正門一路是上坡,首先來到抹茶席,服務人員很主動熱絡地招呼,將抹茶券
交給她,找位子坐下即可。可任選室內或室外的座席。
看似幽靜的一隅。
真實景況是如此鬧熱,畢竟是賞楓季,即便是入門票較高的此處也還是遊人如織。
往日楓紅絕美的大河內山莊,今年也不免受氣候影響 ,楓華可稱為淡掃蛾眉!XD
幸有日光添顏色,看來艷麗許多。
猶然是青葉的楓枝下,服務人員殷勤送上抹茶與和菓子。
和菓子是外皮薄脆,包豆餡的最中(もなか、摩那卡)。
摩那卡這個日語稱呼是幼時從母親處學來的,是我最早知道的和菓子之一。
據說 最中 是江戶時代日本皇室賞月時必備的點心,剛開始是烤成圓形。
最中的意思就是 正當中 ,就像 十五的月亮 在一個月的正當中。@@
抹茶陰影偶然成半月形,讓我喜孜孜,差點忘了拍攝時陽光太強的苦惱------。
喝完抹茶忙拍紅葉照,是這幾天來在奈良撿的。
只記得左上角的烏臼葉是在奈良縣政府前的馬路上拾來的。
其餘的就搞混了,有談山神社也有奈良公園------。
秋風陣陣吹襲,把我的紅葉掃落,手忙腳亂拾回來。
堅持要拍小可愛的這片,幾乎與我的大拇指甲一樣小!XD
喝完抹茶,開始參觀庭園去。
沿著指標的 順路 二字往上爬。
從中門走往大乘閣,在大乘閣旁邊稍高處俯瞰。
秋高氣爽白雲飄 ,讓人一整個心胸舒暢,是旅人好幸福的時刻。^O^
即便紅葉不紅也無礙美麗的心情。
大河內山莊是福岡縣出身的時代劇名演員 大河內傳次郎 傾30年之力建造的回遊式庭園。
大乘閣是山莊中的主建築,也是大河內氏的終老之地。
位於小倉山麓的山莊,視野非常好,可以一覽嵐山周遭景致。
我在面對大乘閣的紅氈椅上閒坐,周邊有陸客的譁然歡聲。
老爺則是致力於拍攝大乘閣與紅葉。
今年楓不紅,老爺也不氣餒 ,竄高伏低,或蹲或坐,只為了取好景。
至少拍了數十張 ,我刪到頭昏,因為分辨不出差異,只好隨便刪。@@""
雖然堅持使用陽春傻瓜機很固執,還是要嘉獎他努力取景構圖的精神。
拍得這一幅金黃楓葉擁繞大乘閣的景致,巧妙利用陽光透亮效果,頗具匠心!
一點都不比山莊送的風景明信片差。^_^
2015年11月27日的真實楓色與明信片的差距真大!
離開大乘閣再往上走,點綴晚楓的悠悠晴空,讓人感觸到一絲禪意。
但什麼是禪呢?我也說不上來!就是會產生一種生命喜悅與慨然並融的豁達了悟。
為了充分浸潤在嵐山的大自然中,大河內山莊的設計很用心
,8字形的回遊式造園,步步有景也處處可觀景。
大河內山莊簡圖(網路取圖)。
但我們的最愛還是望著藍天賞紅葉。
以致好幾處被列為文化財的建物都沒拍!><""
登高後,接著下階梯來到滴水庵。
庭園楓色與藍天映襯宛如水彩潑灑。
滴水庵旁俯瞰嵐山市街。
嵐峽展望台旁。可以俯瞰保津川也可以近觀嵐山楓色。
不過這需要高個子使用長鏡頭與廣角鏡頭才能精準拍攝,小DC與哈比人都無能為力。^^"
艷陽天中倒是可以目視嵐山山腰裡的千光寺大悲閣;五彩布幔飄飛。
柿子樹長在楓樹群中!也許主人想一邊散步一邊採個柿子吃!?附近就有休憩處。
就想像拿著黃澄澄的柿子邊啃邊漫步吧!XD
像是走入某個遙遠美麗的夢境。
抵達可以展望京都市的歇息處。
適合品茗、坐禪、靜心。
小亭取名為月香,原本我還以為是香月!XD
不知題字的香蓮是何許人?讓我有一點點浪漫旖旎的想像空間。@@
倚在竹欄前俯望京都市。
可以看到京都塔。@_@
這是山莊最高點,還可以遠眺比叡山。
接著一路下山崗,分花拂柳的氛圍 !^^
順路下山後,旁邊有小徑通往山莊主人大河內傳次郎(1898-1962)的紀念館。
展示著他的生平事蹟與扮演角色的照片。
雖然完全不清楚他的電影 ,還是細細看了一圈。
我覺得以一座美麗山莊的方式留下自身的足跡,非常美妙!
他的電影作品很多,代表作有《丹下左膳》系列、《姿三四郎》、《柳生武藝帳》
------等等。電影幾乎都已湮沒,可是 大河內山莊 會永存------。
在片場留下身影的大河內先生(應當是拍 丹下左膳 系列時)。
感謝他留下這一片美好的庭園。
離開大河內山莊再度走入竹林境。
午後陽光篩竹影。
我在這裡嗎!那麼接下來要往哪裡呢 ?
格友們要不要猜猜看我會往哪個方向走!^_<
大河內山莊: https://kanko.city.kyoto.lg.jp/detail.php?InforKindCode=1&ManageCode=4000001
大河內傳次郎: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2%B3%E5%86%85%E5%82%B3%E6%AC%A1%E9%83%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