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軒位於桂離宮附近的桂大橋畔。
它創業於1883年,是深受 桂 這一帶京都人喜愛的和菓子老舖。
照片中買完剛要離去的太太,是附近的人,旁邊的綠色腳踏車就是她的。
會知道這家店,繼而想來『朝聖』的緣故依然是因為《千年繁華》系列的影響。
寿岳章子在《喜樂京都》書中(頁106)提到中村軒的麦代餅是她喜愛的甜食,
吃一個幾乎就飽了!
一直想吃看看麦代餅之味的我在獲知老爺安排的大原野神社之行會在 桂 搭計程車
後,立即央求導遊大人安排到此一遊。
中村軒的定休日是周三,預備來大原野神社賞楓的這一天正是11月23日周三!
原本嘆口氣要放棄了,突然發現他們逢假日還是會營業,改休隔天,11月23號
是日本的國定假日,所以中村軒有營業啦啦啦!感覺京都大神有庇佑耶! XD
雖說是和菓子老舖,但多年下來,中村軒也往多角化經營發展了!不只賣和菓子
,也賣填飽肚子的鹹食餐點,也會配合季節;夏天賣剉冰(名列京都剉冰前十大),
秋冬有葛湯。
配合四時節氣是日本和菓子的特色之一,秋天當令的栗子,一定不能少啊!
栗餅、栗赤飯、栗羊羹統統都有!還有種類繁多的和菓子。
左至右:栗もち、万寿菊、西山,中村軒秋季限定和菓子中的三款。(官網圖)
配合節令的櫥窗裝飾。
寿岳章子在《喜樂京都》中推薦的麦代餅(むぎてもち)是中村軒的招牌商品。
有正常大小與迷你版兩種可選擇。
麦代餅是古時農家種田休息時吃的餐點,在以物易物的時代常以『麥』子『代』
替金錢,或者以此餅當成交換物。所以麦代餅的名稱可說是扶桑昔年古風的遺緒
。中村軒還將此名登錄商標喔!
除了 桂 這家本店,中村軒會擇定不同日期在京都各大百貨販賣(出店)。
剛蒸好的栗羊羹還冒著熱氣!
被展示台上秋冬限定的產品所吸引,臨時加碼點來吃。
除了種類繁多的和菓子,連黃豆粉、蜜黑豆、蕎麥茶丸子等等雜項也都有販賣!
店門口的座位約三桌。
門後是榻榻米區,要脫鞋。
木門上貼著23日會營業,改休24日的布告紙。
榻榻米區之後是個日式小庭園,有小迴廊通往後方的座位區與另一方小榻榻米區。
一進門就被帶到木門前這個『貴賓席』,沒機會參觀其它區域。
中村軒是熱門店家,所以特別選了離峰時間來,不用排隊很慶幸。
之後,顧客川流不息,外帶的顧客也非常多。
介紹亥の子餅的由來。
日本人對節氣很重視,亥の子餅(いのこもち)是 舊曆十月初 亥の日 該吃的和菓子!
亥の子餅(秋季限定)、紫蘇餅、萩餅(御萩、おはぎ、牡丹餅) 官網圖
遵古法製作的麦代餅。
撒上黃豆粉的餅皮稍厚實,Q軟有嚼勁,紅豆粒餡甜度恰當,很樸實的口味。
盤子上的木籤也很有古風,西京這一帶似乎很流行這麼做,大原野神社的春日乃茶屋
也是以竹木當叉子。(2016楓彩京都:正法寺.春日乃茶屋 )
紫蘇餅(しそ餅)。切開後的模樣請見上上上圖!@@"
表皮的紫蘇葉香氣猶在,中間是道明寺餅(糯米經浸透、蒸炊、曬乾之後,
保持完整顆粒的稱為道明寺),道明寺餅中央包著甜蜜的紅豆沙。
原本還點了通年都有的御萩(おはぎ),這是我很喜歡的和菓子,可惜已賣完。
御萩又稱萩餅、牡丹餅,中間是糯米,外層則包裹紅豆粒泥或黃豆粉。
中村軒秋冬時期的『輕食』。
剛好是栗赤飯的季節,因而有緣一嚐栗子紅豆飯。
今天與炊飯有緣,不經意間連吃兩頓不同風味的炊飯。
暖暖的湯麵線有溫泉蛋、生豆皮與甜甜鹹鹹的香菇等配料,好吃!
柚子釜是到了現場才發現的秋冬限定產品。
濃稠微甜的葛湯帶點清爽的柚子甘苦味,我很喜歡。^__^
桂大橋是初次見面,我頗為好奇地四處走走瞧瞧。
稍遠處的公車是我們離開時搭乘的京阪巴士,候車地方就在中村軒對面。
除了京阪巴士,京都市公車33號系統也可以抵達此處。
天氣晴,藍天高,桂川清,心情好!
多麼懷念的旅之辰光!
中村軒前這條路古時稱為山陰道(山陰街道),他們的筷套上還印著『山陰道茶房 中村軒』
。由古至今一直是京都聯外的重要道路之一。現在的路名是京都府道142號!☆▽☆
我看天氣好,很想搭公車,剛好發現這裡有公車直達我們的夜楓欣賞點:梅小路公園。
湊巧京阪巴士又比計程車早出現,如願搭上車的我,一路看著街巷風光小興奮大愉快!
不過人蔘滋味多,旅途起伏難免,夜楓欣賞記又是另一番點滴在心頭!><""
相關閱讀:
中村軒 官網: http://www.nakamuraken.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