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圓光寺前往金福寺,穿梭在寧靜質樸的的一乘寺巷弄 。
枝頭黃澄澄的飽滿果實是柚子還是柑橘?總之果實控的我是非拍不可啊!
京都行旅即使沒有春櫻秋楓,光是隨意漫步在這樣的蜿蜒街巷就好愉悅了。
洛北這樣的街區還不少,譬如修學院離宮、禪華院那一帶也是我私心所愛。
不是著名景點,更能靜靜感受京都情味。
目的地在望,這段路程真短!好想再繼續走下去!^^"
佛日山金福寺。
走上階梯,買個票,右手邊就是庭園入場處。
取名為芭蕉庵,淵源來自俳聖松尾芭蕉(1644-1694)在行旅之時曾拜訪
當時此處住持鉄舟和尚(非幕末名人山岡鉄舟)。兩人志趣相投,甚為契合
。之後鉄舟遂將閑居的無名草庵,取名為芭蕉庵。
由芭蕉庵回望來處。
芭蕉庵內楓紅。
楓紅對面是本堂。我們完全忘了要上本堂!@@"
金福寺源於慈覺大師 円仁的遺志,初創於西元864年,但正如京都諸多寺院慣有的命運
,曾經一度荒廢。直到江戶中期才由來自圓光寺的鉄舟和尚再興,然而金福寺短暫復興後
又沒落荒蕪了,直到八十五年後,敬慕芭蕉的俳人畫家与謝蕪村(1716-1783)不忍見
其荒廢,才又整建再興。与謝蕪村逝後,葬於金福寺內。
与謝蕪村與另一位詩人的詩碑。
本堂前的枯山水與杜鵑叢。
老爺只著眼於楓紅,取景常常偏頗!@@"
沿著石徑上小丘。
金福寺另一個傳奇是做為幕府『女諜』村山貴女(村山たか女)的隱棲地。
她曾幫助昔日情人;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刺探攘夷論者的動向,成為1858年冤死多人
的安政大獄的『幫兇』,因而被敵對方憎恨。1860年井伊直弼在江戶櫻田門外被暗殺
,村山貴女也被勤王派所逮補,活活曝曬在京都的三条河原三天,頑強的她活下來了!
因為是女流吧,並未被追殺(我猜敵方也很佩服她的強韌@@),隨後遁入金福寺為尼
。67歲安逝於金福寺,葬於圓光寺,金福寺則有牌位與遺品、筆跡。
村山貴女波瀾的生涯曾被作家舟橋聖一寫成歷史小說《花の生涯》。
高處俯望,約略看出本堂模樣。
杜鵑綠叢繞,晚春之時會是賞花好時節。
越爬越高,隱約可見京都市內景致。
蕪村再興的芭蕉庵就在小坡上。
芭蕉庵窗景。
清風爽颯,感受悠閒。
芭蕉庵旁有許多詩牌,往林木深處走也有筆塚和与謝蕪村的墓所。
雲天倒映 秋色閑。
洛中遙望 時移遠。
小小的寺境很快就可繞一圈,轉眼即是回程路。
離開金福寺,夕色雖向晚,猶有天光,原本想直接回飯店,臨時起意,
在今出川通與堀川通交叉口下車。
為什麼要下車很明顯吧!下一篇再來落落長吧!^_<
相關網誌:
金福寺:https://kanko.city.kyoto.lg.jp/detail.php?InforKindCode=1&ManageCode=10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