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宮鬥戲向來不耐煩,無盡的勾心鬥角連觀眾我都心累。因而一部《如懿傳》分成
三階段才看完。常常以盯著劇中后妃華美的服飾珠寶打發時間。@@"
目前中天娛樂台只剩十集左右就完結,我即將補完之前沒看過的中後段!可喜可賀!XD
原本對宮鬥戲沒動力寫感想文,但第74集如懿第N次被乾隆懷疑,悠悠說出讓我感觸
甚多的『榮辱悲喜全在他的一念間』!因而萌生聊聊的興趣。
雖說乾隆中年之後的行徑被觀眾封為渣隆,但我認為他身為帝王,治國壓力大,需要考
慮面對的人與事太多,戲中表現以現代眼光看 很渣,但歷史真實中的乾隆 恐怕更無情。
擁有眾多妃嬪的封建帝王,以延續宗嗣為由,原本就在女色上很任性,加上他們常以政
治考量冊封嬪妃,新的佳麗又源源不絕,所謂的皇帝終究會失去專心愛一個人的能力。
權力扭曲人性,即便是明君,在長久的權勢浸淫後,已無法擁有一般人的思考與三觀了。
因而戲中的如懿自少年以來追尋(獲得)的真情,終究成了鏡中月,水中花。從她嫁給
乾隆開始就註定了終會失去她曾經擁有的竹馬少年郎。
蘭因絮果(意為感情的開始很美好,結尾卻如飄絮離散)的終局是她求仁得仁,也是她
歷經歲月仍無法『識時務』,更不肯釋懷一腔純情錯付的忍無可忍。
如懿最後的斷髮之舉,在歷史上確有其事,當時斷髮有詛咒之意,可謂大逆不道,因而
被拘於冷宮,拔去一切榮華,隔年隨即去世,逝後喪儀非常簡慢。在歷史上的許多痕跡
皆被刻意抹去!乾隆到底有多恨(在意)她呢?!感覺他想抹掉繼后曾存在的事實。
乾隆曾為早逝的富察皇后寫過無數追悼御詩,但卻想抹消繼后?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已成歷史疑案,因為斷髮狀況只有乾隆的說法『皇后瘋了』!一個熬了多年才坐上皇后
大位的中年婦人究竟因何在君王面前發狂斷髮?
當然戲劇裡有好好鋪陳前因後果,之前無盡的宮鬥被陷害,逐漸離心離德的多疑夫婿
越來越陰狠無情,的確都讓人疲憊寒心。但現實裡一個久經人事的皇后究竟因何會無法
憑藉理性,好好面對自我,平和處理夫(君)妻(臣)關係?
正史絕不會記載宮鬥細節,不過現實裡的宮鬥想必存在,只是真實中的宮鬥絕不可能如
戲劇般無休無止,永無寧日,那樣人是無法活的!XD
繼后斷髮失儀是對夫婿徹底失望(戲劇給的理由)?還是長年鬱結爆發?或者有人構陷
迫害?好想知道真相啊!就像唐代宗的睿真皇后究竟因何行蹤成謎?楊貴妃是否死裡逃生
東渡日本了?還是馬嵬坡下死了?都是我好奇的歷史疑案!
到了我這年紀,已是有點抽離的觀劇人,看戲不會太投入。視《如懿傳》為編劇(流瀲紫
亦是原著及《後宮甄嬛傳》的作者)以歷史為底色的再塗抹,不用太較真。譬如與《如懿
傳》相同背景的《延禧攻略》,只因女主一為乾隆繼后,一為嘉慶君生母令貴妃,兩劇中
所有后妃人設就全部黑白顛倒,事件觀點也是南轅北轍大不同。看得我啼笑皆非,又有點
錯亂啊!不過兩劇都從可知史實裡發揮想像,服飾場景皆用心,可說各有看點。
就戲論戲,即使是編撰,《如懿傳》編得合情合理,真實感很強,讓觀者替與人為善的
如懿卻終局悲涼 一掬同情淚。《延禧攻略》則是大女主爽劇,沒有《如懿傳》那麼抑鬱,
旨在取悅觀眾,大家看得爽快歡喜就好。
《如懿傳》這張黑白劇照盡顯華麗而陰沉的後宮氛圍。
有這麼多臣妾,我都替皇后發愁,皇帝想必也體虛心累!XDDD
可以看看的網誌:
最後簡單附錄一些《如懿傳》與《延禧攻略》的對比與照片:
《延禧攻略》與《如懿傳》中的男主都是乾隆。聶遠與霍建華的人設與詮釋大不同。
女主分別是機智剛強的令妃(吳謹言飾)與柔婉堅毅的嫻妃(繼皇后,周迅飾)。
善良浪漫的嫻妃(如懿)到了《延禧攻略》(佘詩曼飾)畫風大改,在受盡欺凌後
黑化成工於心計的反派!
《延禧攻略》中的正派大女主炩妃(嘉慶君生母)來到《如懿傳》則變身為個性扭曲
,為了榮華恩寵 不擇手段的最後大魔王(李純飾)。
兩劇的宮鬥都連綿無絕期,同樣角色 人設卻大不同。
歷史上的富察皇后是乾隆心目中無人可代替的白月光。
節儉溫婉的賢后在《如懿傳》表面溫良,內在則是多疑妒婦,想害人都假手於他人。
但是在《延禧攻略》裡的富察皇后(秦嵐飾)卻寬容良善 猶如誤闖叢林的小白兔;
也美麗慈悲得宛如秋夜裏 最優雅清冷的白月光,被封為史上最好的皇后。
總之兩劇人設就是互相抹黑吐槽,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