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週三)
前一天來高雄(旗津)燈塔,因雨匆匆離開,隔日天氣晴好,再度來訪。
這一天老爺仿效前一日看到的送貨人,先將我載上山,再下山停車。
等候老爺時 在階梯下拍拍視野遼闊的港灣,現場景更讓人心曠神怡喔!
再訪的主要緣故之一是想在鳳凰樹下悠閒吃甜點喝咖啡,真是奢侈旅人!
拿鐵咖啡、檸檬磅蛋糕、肉桂捲。
看我這開心模樣!
海岸線咖啡前來一張。
雖然全部又繞了一圈,但關於燈塔種種,請看上篇:再訪旗津: 高雄燈塔。
回程,老爺先下山去牽機車,我在階梯半途又拍了一張依然無法展現遼闊感的眺望照。^^"
星空隧道就在附近,當然得來瞧瞧。
出了隧道,就是我最喜歡的礁石海岸景。
隧道出口附近有馬雅各醫師的紀念碑。
《他是英國長老教會第一位駐臺灣宣教師,與馬偕醫師齊名。於1864年10月5日首次來台
考察,當時即是在打狗上岸。1865年5月28日正式以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與醫生雙重身分
來台醫療宣教。馬雅各博士首先在台南創設了台灣首座西式醫院看西街醫館(今新樓醫院)
,可惜因為當地民眾對外來文化及宗教的誤解,謠言滿天,終導致暴動,他只好轉往有英
國領事館保護的旗津(旗後)租屋行醫傳教------。》
從星空隧道入口右方的一處階梯 可通往旗後礮臺。我們是臨時決定前來,老爺
原本無意於此,是我想起多年前往事,不停慫恿才得一訪!^^"
沿著我到此一遊照的坡道往下走也可通到高雄燈塔。
也就是旗後山北側的高雄燈塔、南側的旗後礮臺、星空隧道 三處相距都不遠,大可
安排成一個半天行程,但我們卻是分成好幾次才遊完!真是太沒效率了!^^"
在旗後山頂的礮臺入口,意外地窄小!
入口旁的綠地,再往上有管理室與洗手間。
這三合土牆垣是由石灰、糯米汁、蠣殼灰、牛毛等物混和捶搗層夯而成。
質地堅固,受礮擊時可吸納衝擊力,碎裂時不易結塊傷人。
從狹小的入口免費進場。不過這個入口並非原始入口,稍後再來聊。
這裡有一個小空間,特別涼爽,牆面上有圖文介紹礮臺歷史與建築。
另外關於旗後礮臺的配置,各資料來源有不少相悖處,只能以礮臺現場資料
為主,但竟然也有相悖模糊處!猜想應是歷史變遷中難免有不同見解,甚至
在當時就有權宜變化,因而有些相悖也是無可避免。
旗後礮臺的位置居高臨下,可扼守高雄港。清康熙年間就曾派兵駐守旗後。
旗後礮臺目前的規模是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由清政府籌建奠基。
當時為了加強海防,清政府在旗後(中位)、哨船頭(低位)、柴山(高位)等三處建立
新式礮臺,以三個高低層次不同的礮位全方面守護高雄港的安全。而旗後礮臺是
三個礮臺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目前的模樣是1991年整修至1995年完工。原本為二級古蹟,2019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由目前小入口進來的地方是原本礮臺設計中的第三進。
右下側紅磚砌拱型孔洞稱為水關 可排除中庭積水。
第三進為礮位區,東、西兩面各一座,南面兩座。中庭則是礮勇(士兵)訓練場所。
礮位區旁設有矩形補給庫一座,做為礮具、礮藥儲藏地,以及礮勇操礮、避礮處。
連接第一進與第三進的是紅磚砌的中央走馬路。
很多遊客爬到中央走馬路的紅磚臺門上拍照。
老爺拍照忙,我先爬上了中央走馬路的磚牆邊。
中央走馬路算第二進,有兩重花式磚砌的臺門。
在樸素的旗後礮臺中,這裡的工法應該是最『精致』的。
左右兩邊都有樓梯可以上下平台。
若從第一進而來,這是左邊的樓梯。
上來看看囉!
據說紅磚砌的階梯有各種花紋:龜錦紋、八角十字紋、人字釘砌紋、金錢紋。
可惜事前沒做功課,當下完全沒注意到!^^"
平台在昔年是輔助礮臺的備用空間,亦可在戰時增設臨時礮位,
或利用居高臨下之勢 做為指揮督軍用。如今則是賞景好地方!^_<
遠眺旗津海灘,今日的台灣海峽可算是風平浪靜。
旗津著名文人王天賞之妻盧英亦擅詩,數十年前曾為旗後礮臺賦詩:《旗山舊礮壘懷古》
,末兩句很棒:《俯聽潺潺旗津水 似為斯臺日夜鳴》。當時礮臺尚未修復,斷垣殘壁
處處,讓詩人更添感觸吧!
這一側可眺望旗津市區與高雄港灣。
中央走馬路右邊的紅磚階梯。
兩邊平台在兩重臺門上方都有聯通走道及小階梯。
遊客最喜歡站立在這第二重臺門上拍照。
右側平台上的眺望視野,有不少海上船隻。
從右側平台望向第一重紅磚臺門,稍後我就在那兒的聯通路徑 拍了張遊客照。
這位置可左擁旗津市區;右抱旗津海灘。遠方還可看到高雄市區的85大樓。
下平台往第一進的方向,意外拍到的階梯紋路是八角十字紋?
第一進在最南邊,特別陰涼,雀榕蔽日,氣氛迥異,遊人幾乎都不會走至此。
我還聽到一位婦女對她家人說別來這邊,好陰森恐怖!我原本也有同感! ^^"
但覺得既來之則安之,何況是光天化日下,就走下來探探,竟有驚奇發現。
這裡是旗後礮臺的第一進,中庭厚牆內大都為營舍兵房,
部分兵房還做為火藥庫與炊事場之用。
第一進東側有一紅色大門,我先一個人探首,有種不思議之感,好像進入另一個時空!
趕緊去喚老爺來,他一踏入也覺得很特別。
這扇褪色的木門彷彿結界般。我感覺一踏入像是回到過去!而老爺則覺得猶如
置身中國。我的感觸是時間流復舊 多於異空間感,老爺則是空間置換多於時間流
,總之就是濃濃異樣感,恍若佈下結界處!
在清代,這裡是主要出入口,但1991年修復時將另一主要入口封閉,加上時日久遠
,上行階梯植被繁茂,已無法通行,因而此處也已無出入功能。
紅磚外開八字牆,坐東偏南,兩邊牆面上砌有不同筆畫紋路的囍字。門額處原題有
「威震天南」的字樣,與哨船頭的「雄鎮北門」相呼應。但在1895年的中日乙未戰爭
被日艦吉野擊中毀損,只餘天南二字,在修復之時為存真,威震二字就只以虛字處理
。
關於被日艦擊毀的威震兩字,也有其它說法。
遊客不少,但幾乎沒人走到此處!我們流連驚嘆,好像找到一個私房點似的!XD
原本對旗後礮臺沒啥盼望的我們,來到此處之後才發現甚有可觀處,挺值得一遊。
回程還是得由第三進出入。
今日三景點一舉逛遍,非常愉快,想著秋冬時再來複習一次!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