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綿綿不絕的清水寺,這階梯也有梗?
每一年的紅葉前線,這階梯兩旁的楓樹是清水寺的指標之一。
今日楓況算是剛開始染上顏色〈色づき始め〉。姍姍來遲?
對照2006年盛夏的盎然綠意與稚嫩小兒,隱隱萌生的感觸是什麼?
從奧之院看清水的舞台。
返家後我小小埋怨他『清水的舞台全景就只照這兩張』!
妳自己呢?能看到生命的全景嗎?
向陽面的楓葉會紅得更鮮麗。
讓我們的心靈也向陽吧!
他著迷於楓紅和清水舞台的木格子支柱,導致大部份清水寺經典照都是這模樣!
詫異之餘,我只好安慰自己看遠些吧!有京都塔呢!
拉近視野 ,畫面裡有陽光有陰影,有紅葉有枯枝,有工事有古蹟‧‧‧。
紛紛攘攘的美麗人生。
不知是惑於楓紅 還是迷了心竅?他總是不停地拍著楓樹和天空。
惑與迷,這兩字,說不定也適用於我們之間‧‧‧。
『見樹不見林』,大約是他這一路拍來的罩門──返家整理照片時我才發現。
於是,著名的【音羽之滝】也漏拍了。讓2006年的回憶再度上場吧!
這音羽山流下的三股泉水據說分別可以學問成就、戀愛成就、延命長壽。
但是只能選一種且只能喝一口,才會完全靈驗。
果然揭示了某種生命真諦!
孩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選了學問成就──那的確是他當時的小小心願!
從結果來說相當有趣,功課果然慢慢進步了──可是他連半口都沒喝呀!
往事且莫再提。
清水舞台的圍籬以V字嚮往藍天。
音羽之滝附近的百年老店【忠僕茶屋】。
〈緊鄰音羽之滝的則是舌切茶屋〉
借用同行友人的照片,因為有人被楓彩迷昏了頭,只隨便拍了兩張。
友人對忠僕茶屋大為驚艷。
幸有她攝下影像,補上我記憶的空白。
楓紅環繞老茶屋。
店內紅布椅上置小茶桌,別致可愛。
我們點的茶點。
左上角是紅豆麻糬湯,很甜。右上角是甜酒釀,微甜暖心。
正中央是黃豆粉蕨餅,還撒上白糖粉!
由忠僕茶屋眺望三重塔。
紅葉環抱三重塔。
離開清水寺,走清水參道至【七味家本舖】左轉即是著名的三年坂。
三年坂命名的由來,一說是坂上田村麻呂建於大同三年,故名。
另一說法是由產寧坂〈這是通往祈求順產的泰產寺子安塔的坂道〉
而來〈產寧與三年的日文發音相似〉。
三年坂這一帶在江戶時代曾是韓國移民的聚落。
關於三年坂的傳說還有一個是『如果在三年坂跌倒了,會在三年內發生不幸』!
有些小驚悚吧!但其實只是提醒人需小心腳下,慢慢走。
我當然會慢慢走,慢到還有餘裕觀賞路旁的南天竹。
好喜歡這紅嘟嘟的可愛小果實。
三年坂上偶遇的盛裝舞伎?她非常親和,樂於被拍。
二年坂〈二寧坂〉,建於大同二年,故名。也有一說是因其在三年坂
之下,所以稱之為二年坂。
暈暈然的,我錯過了左前方的『港屋』,是日本美人畫名家竹久夢二
曾經寓居處。他曾在1933年10月26日訪問台灣,發表演說,還在台北
舉辦『畫伯竹久夢二滯歐作品展覽會』。翌年病逝長野縣,享壽50歲。
二年坂上的【四季】。
在外頭我們遇到一位台灣大叔,他說『進來,進來,出來就是要快樂』!
我有些摸不著頭緒,只好微笑搖頭。因為一路上有許多扮裝成和服妹的女子,
一瞬間還以為他建議我進去扮裝,呵呵!真會胡亂聯想。不過回來查資料後
,果然是如此─【四季】是著名的和服扮裝店。
原以為是藝伎,其實是變裝的常人。
兩位『藝伎』以手機互相拍照。
被拍的這一位很像外國人。
變裝,或者變身為另一個人的慾望是否曾潛藏在心底?
一年坂〈一念坂〉上的日式屋宇。這裡商家少,遊人也不多。
一年坂上,我愛的南天竹。
【寧寧之道】在望。
寧寧之道上的歷史遺跡,訴說著幕末巨變,時代風雲‧‧‧。
如果他們魂魄歸來,見到如今景象,會如何看待當時的熱血執著?
寧寧之道上,我不知道。
綠樹叢中掩映的石碑勾起小小小小的歷史癖,決定回來後上網查查。
谷暘卿是明治時代京都府丹波地方的人,他是眼科開業醫,曾在維新
後建議開拓橫濱與新橋間的鐵道。
從【寧寧之道】回望八坂塔。
回首,過於頻繁時,並非只是懸念,而是回憶已滿盈。
慢慢走至前一夜在高台寺曾遙遙凝望的大雲院。
〈緩慢的旅行列車即將開進円山公園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