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8年11月16日(週五)多雲時晴
在佛通寺參道與庭園駐足多時之後,終於要脫鞋上佛殿等建築物拝観。
由大方丈入內,上有降魔匾額。裏頭有一尊樟木雕刻的坐禪達磨像,由伊万里圓通寺
臥龍窟老師所雕刻敬獻。
建物內處處有達磨蹤影,我尤其喜歡右邊水墨掛軸的達磨背影。
渾然天成的圓融筆觸,洋溢簡單俐落的禪趣。可惜忘了近拍啊!
老爺的重點還是楓紅,由大方丈拍向佛殿的角度,琢磨了好久。
遠處山間的多寶塔也入鏡來。似乎因為夏天時的風災,對面的山路受損,寺方
將通往開山堂、多宝塔的道路圍住,但還是有少許日人無視,『偷偷』跑上山。
老爺坐在大方丈內的榻榻米上拍了不少照片,最後只取這張!@@
佛殿屋頂上的蒼龍圖。色彩隨著時光消褪,而炯炯雙眼仍震懾人心!
佛殿後側景。
陽光來了!補幾張臨去秋波的佛通寺美景。
總門旁圍牆上的楓葉光影。
白色土壁上繪有五條黃線,表示這是後小松天皇的勒願寺。
後小松天皇就是名僧一休和尚的生父。
再看一眼巨蟒橋。
底下的佛通寺川又稱為活龍水,傳說它是寺內聖域的結界。
若有惡人想擅闖,過橋之際,水中即會有巨蟒(龍?)竄出嚇阻!
我猜日本古時稱為巨蟒的就是現代所謂的龍?
一點一滴獲知的佛通寺種種讓我深感寺院歷史跟人生一樣,有無數遇合與累積啊!
雖然我並非佛教徒,但還是對與人相關的寺院史感到興味盎然------。
不會再竄出巨蟒是因為川水太輕淺吧!蛟龍需要深水藏啊!XD
巨蟒橋望向飛猿橋。
我很喜歡的自由律俳人種田山頭火也曾在1939年遊歷此地,在他的旅日記中
曾有記述,寺境內有句碑:あけはなつや満山のみどり(意譯:窗開滿山綠)。
可惜我忘了找!><
再吟味一次参道之美。
有坡度有轉折,參天杉樹與楓紅交映,美得讓人屏息啊!
蹲下身子,是對美景膜拜的角度。
參道口的茶屋 雪舟亭 掬水。
早上剛來時還空無一人。
戶外茶席旁的楓色。
茶席另一頭面對的山壁雕刻有『尊皇』兩字。
回程已近午,遊人不少。
店家看板上有熱燗(ㄌㄢˋ)的字眼,回台後查知這是日本對溫熱日本酒的代稱。
熱抹茶也可以用此詞,但一般是指日本酒。已經很少使用的燗,在康熙字典中
是『熟透了』之意。
除了飲物與熱食,還販賣各種土產。
我一眼相中,今日午餐就是它們。
關東煮套餐與御萩餅。吃得很滿足。
我喜愛的御萩餅(おはぎ、お萩もち),在關西又稱為牡丹餅。
其實就是紅豆泥包糯米,也有的是黃豆粉裹在糯米外層。
關於萩餅有許多有趣的豆知識,若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_<
茶水上映出的樹影美麗逗趣啊!
關東煮套餐附黃芥末及爽脆好吃的醃漬白蘿蔔,還有兩顆飯糰。
紅豆飯糰與山菜炊飯糰及御萩餅也可以外帶。
在茶席上的廣島縣民感覺都很樸實,大部分都是點一杯甘酒或一份善哉吃。
像我們這樣點了『一桌』的很少。而且菜上了還不吃,光餵鏡頭嚐!@@
吃喝完畢,與計程車司機約定的時間還早,老爺帶著小小機又追楓去!
猜猜這是何處楓色豔!其實茶屋前方不遠就是停車場與公車站。
淡黃圍牆後的停車場是如此美麗!
正巧碰上的藝陽巴士,開往三原車站。一天只有三班,楓葉季加開一班!
親眼所見乘客少,難怪只加開一班!^^"
我們早上搭車而來時的沿路美景,老爺這時往前多走一小段去瞧瞧。
若是搭巴士來,提前一站下車健行 應該很棒,山郊風景極為療癒美麗。
潺潺溪水搭配楓紅,舒暢舒心的人間桃源。
圍繩圈住雪舟亭。
據說水墨畫家雪舟(1420-1506)也曾來此。
雪舟最著名的作品大約就是《天橋立圖》。
老爺的回程,小路蜿蜒通往茶屋 雪舟亭 掬水。
計程車司機如約而來,有趣的是換了個人,應該是原來那位沒空,拜託這位。
坐在車上欣賞山路兩旁的郊野景致,沿路溪流紅葉之美逐漸遠去,那是廣島遊中
最令人依戀的旅行記憶之一。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