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9年11月26日(週二)晴時多雲
去年京都賞楓旅中最讓我們驚喜的景點除了直指庵(楓韻京都:一期一會 直指庵)
,另外一處就是以石庭聞名的龍安寺。本以為此地的楓情不是重點,名列世界遺產
是因為石庭,豈知讓我們眼眸發亮的竟是無邊楓色!
一下了計程車就驚嘆連連,馬上拍照不停歇。
光是在參道入口與停車場就流連許久。
龍安寺的楓葉在京都市內算是較晚變色的,因而返台前一天的11月26日才來訪。
時間還早,參道的店鋪還沒開門呢!
趁著晨光明燦,拍攝四周楓色洵美的佳人。
這條小徑,若是匆促而來大約會錯過吧!
悠哉閒步才能細細欣賞,這是緩慢旅人上京的樂趣之一。
來回走上兩趟,有時等候陽光青睞,等到其他旅人紛紛而至,我們還在拍啊!
光是龍安寺外圍就可以寫一篇了! XD
話說去秋剛返國時很想立即寫的這一篇,如今卻有點拖拖拉拉,不知是何心緒作祟?
或許是看到這麼優美的秋楓景致會引人苦相思吧!^_<
終於走往參道時,店家還是沒開張!也是悠哉悠哉地營業嗎?@@
乍見山門,穿透而來的楓色之美,讓我心底再次震動!
於是又凝目難前進了!
前後轉身都有美景黏住腳步!
就這樣徘徊了半小時吧!
偶爾窺看一眼參道側的鏡容池。這是遠在平安時代就曾存在的池子!
且容我下篇再介紹,楓色無邊的龍安寺照片多,只好分成兩篇寫。^^"
地上一堆堆的是落葉,工作人員很努力地清掃,聚成小堆較好裝袋收拾?
本文話語少,請大家賞楓就好。^^"
參道盡頭的階梯楓情美。
階梯旁的竹編龍安寺垣也是特色,當時沒留意啊!被紅葉迷得團團轉之故!
有趣的是向陽這面紅黃橘綠好繽紛,另一頭還是一片青綠哪!
站在階梯抬頭看,還是夏季風的碧翠綠葉。
往下看則是楓光隱約,青黃交雜。
走完階梯,先抵庫裡(台所。禪寺以前的廚房)。
庫裡是1797年火吻後重建。
庫裡旁就是方丈,也是名聞遐邇的石庭所在。入口分為團體與個人。
川流不息的團體有日本老人旅遊團、歐美團體,但最多的是中、小學生修學旅行團。
喧嘩笑鬧的孩子們,從進入到出場大約只有10分鐘!因而即使遊人多,還是「消化」
得很快!迅即進出的緣故我是進場後才發現原因。就讓我賣個小關子,待會到石庭
再揭曉原由。不過聰明的你(妳)應該已經知道答案了吧!^_^
孩子們啪啦啪啦由此快速進與出。
只顧低頭穿鞋繫鞋帶的小學生們都不會抬頭讚賞紅葉之美,嘩啦啦一溜煙就消失了
。對他們而言這世界值得探索的事物太多了!欣賞季節更迭自然之美的序位在人間
隊伍的末尾吧!說起來我自己也是直到30歲左右才逐漸感受到自然的呼召日益增強。
剛進入方丈時,有這麼一個石庭的小模型擺在角落。
轉個彎就是本尊了,正名是方丈庭園。被指定為日本國的史跡與特別名勝。
約75坪大的白沙枯山水以5、2、3、2、3的數目配置大小石頭。
這處石庭堪稱京都枯山水庭園的代表,象徵禪的究極簡約美學,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無法一眼看盡的石子據說就是深奧之處!@@"
但天真的孩子們一進入方丈就衝到石庭前數數,1 2 3 4 5 6 7 8 9-----15!接著驚呼
真的有15個!或者互相討論研究指點關鍵的第15個石子在哪裡?等到『謎底』揭曉!
就衝出方丈,如果說在方丈內只待了5分鐘也不為過!><"
我在方丈庭園的短短時間中至少聽了十幾遍的小學生日語數數。
難以一眼看到的奧祕之一就在右方植栽青苔的這一處。
乍看是一大一小二個,其實還有第三個,隱藏在大石子後面。
從這角度可以看到5、2、3、2、3的後四種,還算清晰。@@
話說無法一眼看盡的石庭石子,也無法一鏡拍進啊。><"
我嘗試對著石庭凝思,想感受禪的奧義!XD
可惜人潮如水,加上小朋友數數聲不斷,我禁不住笑意連連,根本無法思考!
老爺則是照例焦點對準楓葉,若非有楓紅在,他壓根不想拍石庭!@@
方丈庭園這一側遊人稀少,堪稱與石庭是咫尺天涯!
旁邊還有佛殿與西庭,但都是非公開,無法參觀。
回廊悄悄,可是通往佛殿?
離開前再凝望石庭(楓葉)一眼。
老爺在入口發現別有意趣的布簾,徵詢工作人員的同意後拍照,還特地回去拍攝
『本尊』。位置就在方丈後方,茶室藏六庵旁(內部非公開)。
蹲踞。
日式庭園中常見的手水缽加上役石(特定位置擺設的石頭)即稱為蹲踞。
龍安寺的蹲踞是德川光圀(圀音同國。即是戲劇裡著名的水戶黃門,德川家康之孫)
所寄進。蹲踞中央的水穴象徵口部,與四面的刻字合成『吾唯足知』,也可以說是
知足唯吾或唯吾知足!怎麼唸都好!以文字圖案來展現佛教精義中的知足真髓,與
茶道精神也有相通(旁邊就是和敬清寂的日式小茶室),真是別具巧思的設計!
後來與老爺在路途中津津樂談這個龍安寺的特色裝置,幸好沒有錯過,非常滿足!
相關網誌:
紫陽花約:京都山科 勧修寺(德川光圀另一因緣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