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9年11月26日(週二)晴時多雲
離開石庭,沿著拚石小徑往庭園看看。無邊楓色夢京都 龍安寺 石庭
光影斑斕,黃土牆也能成就好景。
勅使門。
不知大家有沒發現很多京都寺院都有勅使門。
基本上這個門都是關閉的,除非有貴賓來訪。
1975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伉儷來訪,就是由此門進入石庭參觀。
原本的勅使門已在1797年燒毀,目前的門是移築自西源院的唐門。
西源院也在龍安寺境內,現在作為精進料理的餐廳,以湯豆腐聞名。
奇怪的是查不到西源院原本的用途,畢竟方丈在1797年燒毀後,也是自西源院移築。
我猜想是龍安寺創建前的山莊建築,當時的擁有者是室町幕府的家臣細川勝元(1430
-1473)。他也是日後導致京都幾乎毀掉大半的應仁之亂的主要『肇事』人物之一(
東軍總大將)。細川勝元夫妻及其子細川政元的墓所都在龍安寺境內。
歷史風雲放一邊,還是欣賞楓景最舒心。
讓我們再度驚嘆連連的美麗楓林路。
庭園幅員不小,常有岔路如桃花源可一探。
來到西源院(梅枝庵)的入口。
好想進去啊!可是今日午餐已另有安排,掙扎之下,還是走過錯過!><
西源院的美麗庭園與湯豆腐 只能來日再相見了!
鏡容池。
龍安寺境域在平安時代是公卿德大寺家的別莊。
當時的鏡容池上有龍頭船泊靠,船上歌舞管弦樂音揚。
從殘餘的文獻獲知當時別莊的石庭也是名場所,不過造景應該與今日不同!
我對鏡容池畔的柿子興味高。
到了這裡已是庭園尾端,池畔小徑窄,遊人稍擠。
等了好一會 才拍來的不擠楓光!@@"
老爺此時與我說定要暫別離,他想去仁和寺附近的沙門買最愛的艾草麻糬。
於是我在參道賣店旁的休憩椅等候。
飲料販賣機就在一旁。
天冷、有點餓,難忍誘惑的我就趨前投幣按鍵了!^_<
以為老爺很慢才會返回,所以喝了一罐玉米濃湯後又買了蜂蜜檸檬。
豈知老爺竟然20餘分鐘後就回來了!害我差點來不及隱藏貪嘴證據!哈哈!
原來他往返仁和寺搭的兩趟公車都是秒至,候車時間短,加上才兩站,因此
可快速來去!我竟以為他是等車時間太長,不想去了! @@"
老爺去買艾草麻糬的沿途還順道拍了一些照,真是悠哉。
老爺說這就是衣掛之路,好風雅的名稱!
在1991年命名,來自於宇多天皇(867-931)在盛夏時為了賞雪,將此地的衣笠山
(別名衣掛山)披上絲綢(衣)的典故。
衣掛之路是坂道,連接三個世界遺產(金閣寺→龍安寺→仁和寺)全長2.5公里。
會合後,老爺去賣店買個抹茶冰淇淋。
貪嘴的我已經滿肚子飲料,舔兩口意思意思。
接下來將往金閣寺—本次賞楓行程最傻眼的超夯熱點。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