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週二)晴時多雲
1988年秋天我跟團初訪日本,由大阪入境,經京都、箱根、橫濱、鎌倉,最後由
東京出境。當時參觀的兩大京都寺院即是清水寺與金閣寺。
三十年後,這兩處依舊是京都最熱點。清水寺變化少一些。金閣寺則為了因應眾多
人潮,周邊的規劃與設施有極大的變化,因而這次雖是三訪(二訪是2006暑假攜子
跟團遊),但我卻有種生疏感。此回是因為老爺從未來過,才安排了明知是超夯
熱點的金閣寺。
1988年10月中旬的金閣寺。
傳統相機的時代,記得只拍了兩張,也因為匆匆來去,停留時間極短。
2006年帶著9歲的兒子跟團遊本州,剛進金閣寺就下雨了,而且雨勢越來越大!
在雨中疾行的視野裡,金閣寺境一片朦朧,除了開頭金光閃閃的金閣,其餘什麼
也沒瞧見,因而照片只此一張。><
此番重遊,從總門外開始就覺得眼生,或許是當年走的入口不同?
周邊的感覺也與往日迴異。這條參道竟像是第一次走!唯有門票還是數十年不變
護身符般的長條白底黑字符。
參道側的楓紅。
或許是因為當年都在非紅葉季來,所以印象大不同?
入門即見大名鼎鼎的舍利殿金閣,倒影迷人。
看似寧靜的景致,其實周邊亂糟糟,遊人太多,有警衛指揮『交通』,引導人潮。
這還是平日!若是假日還得了!
遊人中以陸客佔多數,他們拍起照來很投入,不會在意別人。@@"
金閣寺完成於1397年,由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改建自鎌倉時代的貴族藤原公經
(西園寺公經)的宅邸。原本是作為足利義滿退隱後的禪修所,稱為北山殿。足利義滿
將主要建築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當時的人就已經稱其為金閣殿。義滿死後,其子遵
照他的遺願,勸請夢窗國師開山,將北山宅邸改為禪寺,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
山號則為「北山」。目前屬臨濟宗相國寺派,是相國寺的境外塔頭。
楓韻京都:相國寺 方丈庭園、開山堂庭園、法堂、 楓韻京都:相國寺 承天閣美術館
金閣寺早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被聯合國
1950年一名21歲的見習僧林承賢放火燒掉舍利殿。目前的金閣是1955年復原重建。
1987年外壁金箔全數換新。
林承賢為何要燒毀舍利殿金閣呢?他自白說動機是對金閣之美的嫉妒-------。
(患有嚴重口吃的林承賢當時精神狀態不佳,放火後自殺未遂被救。判刑7年,因
精神病狀日益嚴重及肺結核病發,被送入監獄外醫院,1956年未滿27歲時病逝。)
據此事件,三島由紀夫浮想翩翩,寫成名作《金閣寺》。
水上勉也以此為發想,寫出悲戀小說《五番町夕霧樓》,京都街頭常見的伴手禮「夕子」
,即是書中女主角的名字。紫陽花約:京都絕品蕨餅 德屋 ‧ 祇園京めん
【最後的夏天,最後的暑假,最後的一天,我們的青春彷彿站在令人暈眩的尖端,
搖搖欲墜。】
這是少年時對《金閣寺》一書記憶最深刻的一段文字。那時對我而言 金閣寺永遠
連結著三島由紀夫的名作《金閣寺》-------。
不過,少年時我最喜歡的三島由紀夫作品並非《金閣寺》,而是《潮騷》,還有
《豐饒之海》四卷中的卷一《春雪》。^^"
不停看著金光閃耀的金閣,有點疲倦吧!@@
轉換鏡頭看看鏡湖畔的小徑楓紅,這裡禁行,老爺是透過圍籬門的隙縫拍來的。
金閣前的小島名為葦原島。
臨著鏡湖的金閣建築,一樓的法水院,是平安時代貴族風格的寢殿造;二樓是潮音洞
,為鎌倉時期的武家建築風格;三樓究竟頂,是唐風的禪宗佛殿建築。三者融合不違和
,展現建築之美,也是金閣寺受讚賞的緣由。
寺頂的金鳳凰象徵吉祥。
離開寺方引導進入的區域(也是人潮密集區),順著動線前行。
方丈附近的陸舟之松。形狀猶如揚帆之船,有600年以上的歷史。
據說是足利義滿親手栽種的。
境內一隅。
金閣華麗的側影,與楓紅輝映,好眩目啊!XD
與輝煌燦爛的舍利殿金閣相較,境內的其它建築都相當樸素低調。
除了金閣寺垣,其餘在附近的龍門滝、巖下水、銀河泉等等全都毫無察覺地走過錯過。
話說各大寺院自豪的竹垣,目前我們覺得以勧修寺的龜甲垣最別致出色。
金閣寺的主打就是金閣,老爺盡責拍不少。可惜楓紅只是點綴,讓他有點不豫呢!^_<
從夕佳亭拍攝到的金閣,宛若浮騰於山間。
夕佳亭是江戶時代建造的茶室,只有三帖大。前一日參觀過的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
有展示擬真的模型。楓韻京都:相國寺 承天閣美術館
2006年雨中疾行的金閣寺遊,我對高踞於小丘的夕佳亭印象深。
當時溼答答走到這裡,終於可躲個雨,小歇一會,旁邊又有朱印所,買物方便。
母子倆在朱印所選了有金閣模型的吊飾,不久 驟雨慢慢停了。
回到2019,此時老爺與我走散多時囉,因為人潮多,拍金閣時即說好若走散 就在總門會合。
我埋頭猛走,一會兒就下山丘了,以為我還沒來的老爺,在夕佳亭附近的不動堂等候多時。
他想與我在這茶所喝杯抹茶,苦候不至,只好下山丘。
記得走下這長長的階梯時,我也東張西望看看老爺人在何方?殊不知,老大爺比我慢。
那時,望著滾滾人潮的寺境,悠悠憶起第一次來金閣寺時門前的那株金黃大樹,枝頭
猶燦爛,落葉澄黃鋪滿地------。淡淡的惆悵自心頭升起,金閣寺已經不再是我心目中
的模樣了啊!
雖然以往遊客就多(1988年遇到很多中學生的修學旅行團),但現在的人潮實在太誇張
(我也是其中一份子哪)!完全奪走京都遊該樂享的閒情,連我都不禁隨著人流速速繞
一圈了事!
紅葉無語相對!
或許,趁著這次疫情,京都可以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吧。
金閣寺的楓樹看來是近年才新栽?老爺邊找老妻邊拍紅葉 還邊嫌人家種得少!
從這裡望向總門,如果沒有遊客擋,可以看到我倚在木牌『鹿苑寺 通稱 金閣寺』
旁的圍牆,滑著手機等老爺。
老爺呢?他沒有手機,這就是我們常在旅途失去聯繫的緣故!
幸好每次都有順利合流,不必使出飯店會合的絕招!XD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