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紅葉的永觀堂』前先到哲學之道旁的熊野若王子神社走走。
門前有株四百餘年的神木,以圍繩圈繞著
除了我們還沒有任何遊客。社務人員才剛開始一天的工作。
神社旁有一長長的階梯參道,不知通往何處?
據說若王子神社是屬於古代日本山岳信仰的神社,可以遠溯到近千年前。
我們徘徊其中時有個女孩牽著單車慢慢往上走。
晨光照耀著楓紅。
1990年初夏第一次目睹哲學之道上的小水渠時曾有微微的失望。
【他們從銀閣寺橋附近走入哲學之道。小徑旁的河溝水流清淺,
幾棵櫻樹上垂掛著泛紅的黃葉,偶爾飄落幾片在水面上,也有落
在草地上的,鋪成一方紅黃綠交織的三色毯。】──京‧四季
人間的可愛可嘆處就是總有巧合!
永觀堂附近的服飾行【京四季】。與我1996年的長篇小說同名。
黃澄澄巴掌大的楓葉盡情伸展。
【十月下旬的京都永觀堂,已有少許紅葉可賞。在綠蔭處處的庭園裏點綴著楓
葉初展的酡顏,那對比性的鮮明色調,令人眼前一亮,倒彷彿是春天要來了。】
─京‧四季
永觀堂創建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我們算是一大早就來了,寺方一見我坐輪椅,人還沒走到大門口,立即派出
中國籍的工作人員請我們優先從側門進,匆促間竟忘了拍大門〈嘿,人跡較
少的絕佳時間點就此錯過〉。此後遊客一波波湧入,等我們下午要離開時,
永觀堂大門附近已湧動著如潮人海。
不管是種類還是楓色,永觀堂都是京都諸寺社中的佼佼者。
除了楓葉,永觀堂的建築群也令人驚嘆。
這是雄渾壯闊的大殿【御影堂】。
永觀堂原名禪林寺。本是平安時代文人藤原關雄閒居之處,他去世之後
,空海大師的弟子真紹將這裡改為寺廟,稱為禪林寺。到了平安時代中
期,因為高僧永觀律師入寺傳播淨土宗佛法,才改名為永觀堂。
御影堂前絢爛的楓采。
從極樂橋欣賞放生池。
由極樂橋回望御影堂。
放生池與弁天島。
弁天社。
寺境內的茶寮。
茶寮旁蕨餅的布招。
茶寮附近的画仙堂。
遙望多寶塔。
画仙堂前別具一格的楓葉。
弁天島上的弁天社。
放生池畔与謝野晶子的歌碑。
【秋を三人 椎の實なげし 鯉やいづこ 池の朝かぜ 手と手つめたき】
語意如下:
【秋天時三人於池畔 投擲椎木的果實 餵鯉魚 如今池畔冷冷晨風中 只剩我倆手牽手】
看來晶子很愛四處遨遊,在函館的立待岬也看過她的歌碑。
這是与謝野晶子描寫1900年和日後的先生与謝野鐵幹及同樣戀慕鐵幹的女歌人
同時也是她的密友山川登美子共遊京都時所做的短歌。
這次京都同遊後,山川登美子以一首短歌向晶子表明割捨對鐵幹的愛慕:
【將所有的紅花 留給我的朋友 不讓她知曉 我哭著採擷 忘憂之花】
晶子則以另一首短歌答贈:
【請沿著溪邊 再找一朵 能承受若狹之雪 的紅花】
若狹是指山川登美子的故鄉福井縣。
。
在釋迦堂旁的庭園小坐。
脫鞋進入大玄關〈諸堂入口〉,沿著動線一一走過鶴寿台、古方丈、瑞紫殿、
釋迦堂、御影堂、阿彌陀堂〈本堂〉。
沿著山勢建築的諸堂蜿蜒曲折,上上下下,我還坐了一趟電梯。
阿彌陀堂旁的庭園。
阿彌陀堂供俸一尊回首阿彌陀像。祂是少數頭轉往左後方;而非
直視前方的佛像。
佛像的緣起有一則傳奇,話說永觀律師有一天在庭園裡散步時,
阿彌陀如來突然出現在他前方,回頭對他說『永觀太慢了』。
阿彌陀是在指點永觀律師於精進的路途上要更努力些嗎?
寺方在佛像的左側再開一扇小窗讓大家可以欣賞到阿彌陀如來的慈顏。
我擠在一群日本阿公阿嬤之中凝視著佛像的面容,祂的唇邊是不是有
一點頑皮的笑意呢?
在本堂靜靜坐著欣賞建築之美。從窗內望向戶外宛如兩幅並排的圖畫。
永觀堂除了楓色絕美,建築群的壯麗典雅,婉轉曲折也同樣讓人嘆服。
走出本堂後,可以看到紀念永觀律師的木牌。
往多寶塔路上的小楓暴。
因為路途崎嶇陡峭,我並未上多寶塔。和大家一樣只能看照片。
多寶塔上俯瞰寺境。
遠眺京都市區。
多寶塔旁的休憩小屋。
離開前再回首凝望一眼楓色綺麗的永觀堂。
〈吃個京風燒,再去南禪寺吧〉
〈 或者中場休息一下〉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