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北門口,下午來點不一樣的弘前城吧!
北門外龜甲橋畔櫻花美,遇到一團台灣旅客拍得好開心。
也有一位老伯在此垂釣!真能釣到魚嗎?@@
石場家住宅就在北門對面,這一帶稱為龜甲町,是弘前市最古老的城下町。
石場家是わら〈藁。稻或麥乾燥後的莖〉製品〈草編用品?〉買賣的商家,
屋宅的建築時間不明,大約是在四百年前弘前城築城之時,1973年被指定為
重要文化財。後代曾予以改造,目前再利用為商店,販賣醬油、味噌、紀念品
等等。我們只是匆匆走過,沒仔細看。^^"
石場家旁邊的路直走是弘前市的仲町傳統建造物保存區。將弘前市的老房子
聚集在最古老的城下町附近,便於參觀,利於照顧。
舊伊東家就在路頭不遠處。
他家代代是藩醫,屬中級武士階級,年俸百石。
房子是從元長町移築復原,大約是十九世紀中期的樣式。
進屋前要先脫鞋。
玄關 。
我在小桌前填寫問卷。
參觀人數很少,為了幫他們打氣,我都勾選最好的一欄:滿足。
事實也如此,房屋維護良好,有工作人員看守,而且還是免費。
據說武家風格是簡樸剛直不做作。
這一家因為是藩醫,還可以看到輾藥草的器具,我在鹿港民俗文物館看過類似的器具。
在照片左下角,不太清晰就是了!^^"
不禁想像起他們的日常------!
還有日劇《仁醫》,呵呵,時代差不多,難免幻想!
沿著舊伊東家旁的庭園走一小段路。
即可看到舊梅田家住宅的茅草屋頂。
和伊東家的建築時代差不多,一樣是移築復原的。
屋外有一棵梅樹,因為是『梅』田家 ,所以植梅? XD
無論如何我開心極了!多久沒賞梅了!至少20年。
旁邊還有一叢茶花相伴!
脫鞋進門。
這家看來更樸實。
看守的志工是一位老伯伯,與我們閒聊幾句,他不怕說英文,我也只好撂幾句
破日語!XD
忍不住又來拍梅花,這其實是一個預兆。^^
離去前向伯伯道謝,他竟拿出南部仙貝送老爺!老爺也不客氣地收下!@@
於是我要求老爺在玄關的榻榻米就拍下紀念,伯伯應該沒發現!^^
仙貝回台後全數進了我的胃!右薄鹹左淡甜,鬆脆好吃。下回絕對自己買。^O^
仲町的街道人煙稀。
老爺說就當成是角館武家屋敷的取代品!呵呵!這裡我很喜歡啊!
沒去角館不會抱怨啦!而且角館可熱鬧呢,不會如此幽靜。
舊笹森家在1756年〈江戶中期〉就已存在,是保存區內最古老的建築。
不過因為是最近三年才移築再建的,感覺比前兩家還新!
因為脫鞋穿鞋很麻煩,還要替拐杖穿上襪子〈免得弄髒榻榻米〉,
所以這一家我沒進去,只在門外探看。
老爺有進入拍照,與前兩家差別不大,簡單看看就好。
仲町傳統建造物有四間,這時期無休,但其它時期是輪流開放的。
最後一家距離其他三家較遠,我們邊尋找邊隨意漫步。
剛好遇見完全沒防護措施站在屋頂油漆的工匠!
陽光下燦然綻放的不知名小花。
這一帶常見到的白辛夷,花期已近尾聲。
先拐到津輕藩ねぶた村〈津輕藩睡魔村〉看看。
這裡是停車場、休憩處、販賣物產、三味線表演、工藝體驗等多功能的場所。
團體客幾乎都會來這裡,我不禁懷疑1991年的東北跟團遊自己也來過!
不過記憶已經模糊,無法確認。
在這裡小歇,喝蘋果冰沙,旁邊就是三味線表演場〈付費區〉,偶而會傳來
津輕三味線特色十足;剛勁有力的音樂聲。
喝夠買足繼續去找另一棟老房子。
舊岩田家。
西元1800年前後的建物。
與前面三棟一樣,都是由擁有者寄贈給弘前市政府保存管理。
看看廚房吧!
灶上牆壁的煙燻痕跡讓我猜想這一家是原本就存在的,不是移築。
神龕在高高的牆頂 。
院子裡有轉紅的槭樹。
岩田家最經典的是屋頂!主要構造與建材與當年幾乎毫無二致。
之前雖曾多次改造,但弘前市政府經考據後已將其復原。
我最喜歡日式建築的緣廊,每次都想假裝是自家的。^^"
旅行小樂趣:有問卷就填,有印章就蓋。
相關閱讀:
弘前市仲町傳統建造物保存區 官網:http://www.city.hirosaki.aomori.jp/gaiyou/bunkazai/kuni/kuni31.html
津輕藩睡魔村 官網:http://www.neputamur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