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化石的女孩》(Remarkable Creatures)是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作
聞名的崔西.雪佛蘭(Tracy Chevalier)藉英國地質學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瑪莉
.安寧(Mary Anning ,1799-1847)的生涯,在真實與虛構間 講述了一個關於
十九世紀兩位未婚女性的生命悲歡、情誼起伏。
瑪莉.安寧出生於貧窮的木匠之家,母親莫莉生養了十餘個小孩,存活的只有瑪莉與
她的一個哥哥喬瑟夫。瑪莉在十五個月大時曾遭雷擊,當時死了三名婦人,而在其中
某一婦人懷中的瑪莉卻安然無恙,這個傳奇的開端彷彿是她不凡一生的預言!
瑪莉.安寧的故鄉是英國多塞特郡 萊姆里傑斯(Lyme Regis)。日後此地海灣成為
世界遺產,因為萊姆小鎮的藍石灰岩石群擁有大量侏儸紀初期的化石。這豐富的大地
寶藏讓勞動階層的女孩瑪莉因緣聚會,在十九世紀初跳上了歷史舞台,原本為了幫忙
家計,在父親指導下開始撿化石,但憑著天賦、熱誠、毅力與求知慾,她不僅挖掘出
歷史上第一副完整的魚龍骨骼。之後還陸續發現了蛇頸龍與翼龍化石。
這些史前生物的發現,挑戰了當時主流的基督教文化世界觀,1820年代之前,大部分
人都不知道恐龍這一類滅絕動物的存在,尤其是學者們更不認為上帝所創之物會遭受
滅絕。不明生物的出土挑戰了當時的神學認知,造成人們內心極大的不安。
而對於菊石或箭石這一類常見的化石,時人都隨便認定為久遠以前死亡的蛇或鱷魚!!
所謂化石只是有趣時髦的小珍玩,用來收藏。從未想過它們證實了滅絕動物的存在!!
直到瑪莉發掘出了魚龍(原本是哥哥喬瑟夫先發現端倪,但他對化石缺乏熱情,寧願
當個可以在室內工作的椅墊師傅),學界看見出土古生物,經過掙扎與求證,終於拋開
成見,就學術論學術,讓人類的視野更為開展廣闊。
瑪莉從童年開始撿化石到中年去世,人生幾乎全在冷冽海風中低頭尋覓化石或者清理
化石中度過。如果故事只沿著瑪莉的生命軌跡講各類化石的出土,當然過於枯燥。因
而作者還安排了同年代的伊莉莎白.費波特(Elizabeth Philpot)出場。這位女士長
瑪莉19歲,當時也住在萊姆鎮。她是一位喜愛搜尋並收藏魚化石的中產階級女性,與
瑪莉因化石而結緣,堪稱情誼深摯,卻因一位男性的出現,而產生心結與誤解------。
小說藉由跨越階級交往的兩人雙視點,重現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風尚、未婚女性的情感
與經濟處境、侏儸紀時代化石的出土帶來的震撼疑惑、女性不被學術圈正視尊重的艱
難------。豐富精彩的內容開我眼界,深得樂趣。^^
瑪莉終生未婚,四十七歲時因乳癌去世。去世前英國地質學界終於認同她的重要性。在
她臨終前數月為她募款,支付了她的喪葬費用,在她的教會以她為名做了一面彩色玻璃
窗,並在地質學大會中頌揚她(這是只有會員才能享有的榮耀,當時不准收女性會員,
連踏入地質學會會所都不行)。
據說英文繞口令:小海在海邊賣海貝殼(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就
是在說瑪莉.安寧。這是有趣的逸聞!應該是真的。↓↓↓
小海在海邊賣海貝殼(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
我不懷疑小海賣的是海邊的貝殼(The shells she sells are surely seashells)。
因為如果小海在海邊賣海貝殼,我就不懷疑小海賣的是海邊的貝殼(So if she sells
shells on the seashore, I’m sure she sells seashore)。
萊姆鎮以菊石為圖案的街燈。
瑪莉.安寧的畫像。
旁邊的愛犬瑞特在一次採集化石時因為海蝕崖落石而遭難,瑪莉非常難過。
她自己也曾遭遇幾次山崩。凜冽冷風與身處危境的工作場所從未澆熄她對
化石的熱情與渴求新知。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堅毅女性。
伊莉莎白.費波特(Elizabeth Philpot)的照片。
費波特女士蒐集的眾多精良魚化石標本 如今收藏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她是書中諸要角裡最長壽的(1780-1857),也是一位活出自我的勇敢女性。
作者崔西.雪佛蘭
《尋找化石的女孩》: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lh096/
《琥珀眼睛的兔子》在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666
(希望有機會介紹的書,用來提醒自己的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