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 :2018年11月21日(週三)晴
轉眼間已由文學小路走到千光寺。
寺院後方的石山壁很壯觀,石刻菩薩群沐浴在陽光中,格外莊嚴美麗。
我感於這幕景象,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觸動,心中怒焰漸微。
沿著山壁走過去就是千光寺鐘樓旁巨石 玉之岩。
注視著被陽光照耀的山壁,有一種目眩神迷之感。
像是大地的靈氣具現於石壁上,我無限感動,好喜歡這裡。
千光寺開創於平安時期,相傳是由弘法大師在西元806年開基,源氏名將
多田滿仲中興。本尊千手觀世音菩薩,是33年才開帳一次的秘佛!下回開扉
要等到2045年!
右手邊的玉の岩上頭是一顆圓石,據說在古時原石是一顆如意寶珠,夜晚會
發出亮光照耀海上!當然現今已不存,但也因而留下了玉之浦這個古地名。
在喜歡的地方我習慣買點紀念品,撒了不少銀子後,心緒更為平靜呢!
玉之岩旁是龍宮造型的鐘樓,名為驚音樓,以除夕之鐘聞名。
因為志賀直哉的名作《暗夜行路》曾將鐘樓寫入書中,讓鐘樓名氣更響亮。
驚音樓榮獲日本音の風景百選,不知是否與《暗夜行路》有些微關係?
鐘樓上清晰可見對岸的向島,《暗夜行路》中也曾提及:
『六時になると上の千光寺で刻の鐘をつく。ごーんとなると直ぐゴーンと反響が一つ、又一つ、又一つ、
それが遠くから帰ってくる。其頃から昼間は向島の山と山との間に一寸頭を見せている百貫島の燈台が
光り出す。それがピカリと光って又消える。造船所の銅を溶かしたような火が水に映り出す。』
(六點一到, 千光寺的鐘聲便咚隆~響起,不久咚咚的回音也一陣又一陣從遠處傳回,此時可看到在
向島山間露出一點的百貫島燈台正發著光,閃耀的光芒稍縱即逝。造船廠的銅溶鑄時發出的火光照映
在水面上。)
譯文請輔修日文一年多的兒子幫忙翻,不敢掠美,在此致謝!
本堂飛簷與尾道風光相輝映 是千光寺經典景。
目前的本堂創建於1686年。
已經心平氣和的我深感這一景也算是傑作啊!
仰望本堂。
千光寺境內也有文學碑。
我在本堂下方有看到松尾芭蕉的《閑古鳥》。閑古鳥就是杜鵑。
除了芭蕉與上文提過的正岡子規、志賀直哉、林芙美子,文學小路上我稍微
知曉的還有稍後會拜訪舊居的中村憲吉、奇女子 柳原白蓮、歌人 吉井勇、
文人 賴山陽等。
在千光寺下方的階梯拍了尾道行惟一的正面照,難得老爺主動要幫拍!
抿著唇像是微笑,但對我而言那並非笑容,而是與自己的素面相見。
櫻葉泛紅的秋日,我又認識了一次自己! XD
碧藍天空中的纜車,下方是中村憲吉故居。
中村憲吉(1889-1934)是廣島縣三次市出身。
1933年因肺結核舊疾至尾道養病,隔年即因急性感冒(可能是轉為肺炎)與結核病
逝於此。著有《馬鈴薯の花》、《林泉集》、《輕雷集》、《松の芽》------。
在他的故鄉三次市設有【中村憲吉記念文芸館】。
房子很小,最多只有兩個隔間。
玻璃窗映照出院子模樣。
我凝目窺視,想像著作家昔年的起居情狀。
《 千光寺に夜もすがらなる時の鐘 耳にまぢかく寝ねがてにけ》
聽著千光寺鐘聲入眠,想必是詩人當年的日常風景。
陽光普照,卻有種陰涼感,或許是位在山壁旁之故。
天寧寺海雲塔,也是尾道的代表風景之一。
上文(文學小路 尾道哀愁) 曾提到正岡子規的詩句:
《のどかさや 小山つづきに塔二つ 》(多幽靜啊 小山連綿雙塔現)
所指的二塔即是西國寺三重塔與天寧寺海雲塔。
接下來要去我行前就很想來一嚐的昇福亭橘子大福 。
豈知提早來尾道一天,竟遇上昇福亭公休!我扼腕之餘,
沒料到這還不是今日不幸運的終點!@@"
於是老爺先往貓的細道,我則坐在昇福亭附近路旁階梯等候。
相關網誌:
千光寺 官網:
https://www.senkouji.jp/special/yakuyokekiga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