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週四)晴
離開神護寺、高雄茶屋(楓韻京都:高雄茶屋 .楓韻京都:高雄 神護寺)。
下了山,在前往槇ノ尾附近的西明寺前,再度周邊流連。
仰望高雄橋。
清滝川上高雄觀光旅館的川床席是賞景用餐的一等席,寄望來日有緣能去體驗。
老爺趁著我去上公眾洗手間的時候,繼續往高雄觀光旅館後方探探。
有美麗楓色的吊橋,通往もみぢ家 的別館川の庵。
高雄秋來處處是美景哪!^_<
好想走過吊橋去用餐或住宿喔!
不過這裡旺季一晚住宿費用要萬餘台幣!超過我們的預算太多!
もみぢ家的川床。
老爺去停車場領回小藍後,回來與我會合,我上「車」安坐,讓老爺推著繼續前行
,沿著停車場旁的路 往後走向槇ノ尾的西明寺。
一路好景。
算是西明寺參道起點的朱紅色小橋 橫跨在溪谷上。
指月橋畔立著掛牌說 走到本堂約三分鐘—如果一路直走不拍照不流連的話。
像我們這樣龜步徘徊,大約需要三分鐘的好幾倍。
售票亭在小橋盡頭。
守著亭子的是兩個年輕人,感覺京都諸寺院的工作人員有日趨年輕化的態勢
,尤其是售票處,讓通曉英語的年輕人在第一線,溝通更無障礙吧。
橋上流連景。
格友YSL說這一波是主打高雄,說得真好真妙!
我自己還覺得「高雄」宛如結界,我們有點兜啊兜不出!XD
大約是因為老爺的『願念』得償,照片傾流滿溢,竟連路途中也能自成一篇!
實話說,我也是樂在其中啦!很愛西明寺參道這一段的景致,常常駐足凝視。
回望售票亭與小橋。
階梯參道上也一再停步 下望溪谷。
這階梯數與神護寺相較是小菜一碟!
山門在望。
石碑『大界外相』象徵結界,自此而往是清淨之地。
山門兩側的石燈籠讓老爺又進入楓(瘋)拍模式。
寫文時想起賽斯書的《早期課》中曾提到物質世界來自意念創造。
我們以為看到的石燈籠是一樣的,其實只因心電感應,讓它們有一致的模樣!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看到的石燈籠各有不同,因為它們都是個別意識能量的產物
,每一個都在各自視角內顯現!
光是這樣的概念就比奇幻小說還奇幻啊!但這就是賽斯資料特別之處,展現
前所未見的觀點,跳脫無數桎梏,航向生命更為浩瀚無垠的冒險之旅------。
我也想到這樣的概念與拍照也有些微異曲同工處。^_<
我們以為在同一片風景中,但每一個人視野都不同,各有各的焦點。
因此常有『咦,這裡我怎麼沒看到?』或者『原來有這樣的角度』!
同樣的石燈籠群,無數的攝影視角!
延伸而言,在『廣闊的現在』,此生只是我們的某個焦點所在。
沒有前世今生,我們只是處於廣闊的現在,將『焦點』擺在有興趣的面向,
然後稱為今生!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