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1月22日(週五)多雲
離開妙心寺大法院後,招呼計程車到御池通與西洞院通交叉點。
老爺堅持先來西洞院通的丸久小山園,這幾年我唸叨已久,這回訪京住處距此極近
,再不來訪,老爺擔心被我『唸』。不過,這也導致了之後發生狀況!
丸久小山園的茶房元庵只營業到傍晚五點。這也是我們幾年來總是無暇前往的緣故。
早上10點半茶房營運時,我們已前往景點,而傍晚5點前要從景點趕回,常常來不及。
這次是拜住宿點愛迪星飯店地利之便(相距約500公尺),才能一訪。
進門處算是西洞院店的賣場,販賣品的營業時間比茶房稍微長些,由早上9點半
到傍晚6點。品項繁多,從各類茶葉到茶食,琳瑯滿目。
沒有固定喝茶的習慣,看看就好。
茶房元庵在賣場後方,桌位大約只有4-5桌。
場地窄又剛好滿座,也無法多拍,就這一張當代表。
茶房整體陳設非常高雅,洗手間寬敞雅致,不愧是名店。
因為桌距很近,我發現一半以上是說中文!
氛圍端凝,人人都輕聲細語,服務人員更是有禮恭謹。
點餐後老爺到賣場拍照,服務人員一度來桌邊詢問老爺
何時會回座,因為茶點上桌後最好要盡快品嘗。
座位旁的掛軸。
丸久小山園在元祿年間(西元1688-1704)就開始種茶製茶。
水杯的樣式很別致。
桌牌代表單據。離開前持牌到櫃檯結帳即可。
樣樣都展現了京都名店家的傲嬌內斂。 XD
因為已近晚餐時間,又在大法院喝過抹茶,所以都單點。
老爺的抹茶拿鐵(宇治抹茶アイスクリーム),非常濃郁,
還附抹茶磅蛋糕兩小塊。
招牌的抹茶蛋糕捲( 抹茶のロールケーキ)。
濕潤的蛋糕體,夾心是奶油與爆漿的抹茶醬,周邊撒上抹茶粉,還附一球紅豆泥。
抹茶醬非常濃厚,是美味的蛋糕無誤!但對消化力很弱的我而言,奶油還是太多了!
招待的薄茶,清香甘潤。
完成心願本該很愉快,可惜離開茶房不久我就覺得胃腸不舒服!胃部扭絞好似很餓
但又完全沒胃口。應該是連續兩攤抹茶與甜點讓我嬌弱的胃在抗議了!?於是取消
原本要去吃晚餐的『魏飯夷堂』。改往超市好可憐地買吐司當晚餐!老爺則是以『
沙門』的艾草麻糬加上超市買的壽司卷果腹。
雖說胃不舒服加上有點心悸!@@"
但原本就安排好的行程三條若狹屋還是照去,因為在回程的路上,堪稱順路。
外表非常古樸,彷彿時光還停駐在古早時代!
店內裝修仍保持著濃濃舊時景,美麗的店員非常『內斂』,完全沒招呼也不理會我們!
今日遇見的京都人都很京都啊啊啊!
因為室內狹窄加上店員的態度傲嬌,老爺不敢拍照。
匆匆買了招牌的稚兒餅就離開,我不是很舒服也就不要求多拍點。
外包紙袋上的圖樣是祇園祭的長刀鉾。
稚兒餅的源頭一說是為了提供給站在長刀鉾上的稚兒(孩童)方便充饑的食物。
長刀鉾上號稱是神的使者的稚兒是選拔制,基本上都是家世背景過人的8-10歲男孩。
在山鉾巡行時比劃太平之舞,全程無法下山鉾,盛暑中很辛苦。
古早曾有稚兒由八坂神社的回程中經過樓門前的茶屋時,被招待吃了味噌沾醬的麻糬
與飲料,人們傳言吃了這稚兒餅就能除疫招福(祇園祭的起源就是為了平息瘟疫)。
大正初期,三條若狹屋的第二代當家由這被遺忘許久的傳說為發想,做出了目前的
稚兒餅,如今已是三條若狹屋的招牌商品。
祇園稚兒餅(祇園ちご餅)的源流說明書。
稚兒餅最基本的包裝,一包3支432日圓。
以求肥包入甜甜鹹鹹的味噌醬,口感軟Q不膩,挺好吃。
因為今日弱胃有恙,稚兒餅是後來才開吃。
三條若狹屋創立於1893年(明治26年)。三条通這家是本店,雖然位置不多
,但若早點來可以在此喝茶或咖啡配和菓子。當然不只有稚兒餅,其它種類的
和菓子也有一些(主要是可以久放的干果子)。
(求肥是白玉粉與小麥粉溶入水中,加熱並放入白砂糖與澱粉,凝固之後便成了和果子「求肥」。
求肥最大的特點是彈力十足,順滑可口,恰如牛皮一樣。所以最早,這份食物的名字就叫作「牛皮」
。但由於古時的日本人忌肉,「牛皮」也一併忌諱掉了,最終定名為與「牛皮」日語發音相近的「求肥」
—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od/oq6xz5.html)
官網照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