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日期:2020年4月15日(週三)晴
這篇小文放在草稿匣半年多,轉眼已是2021年!
當時是四月中旬,春陽暖,先去彰化市內用餐,接著才來八卦山走走。
前次來,我們止於步道前,這回往上爬,才發現步道不長,想想這一區塊
其實範圍不大,竟然分成三次遊!挺好笑!
八卦山文學步道從彰化文學館旁的階梯開始,但要到了階梯盡頭的圓環才有『看頭』。
尤其是過了太極亭這一段特別適合散步。步道兩側都是介紹彰化縣文人的看板。以
出生日期排序,越後面是越晚出生的文學家。
暖暖日光中,和煦微風吹,邊散步邊欣賞縣籍文人的作品,是很愉悅的時光。
以下的看板是隨興挑幾個拍照,不是全部都有拍。
葉榮鐘(1900-1978),出生於鹿港,詩人、社會運動家。
洪炎秋(1900-1980),鹿港人,父親是鹿港著名的文人洪棄生。
1923年入北京大學,修過魯迅授課的中國文學史與周作人的近代散文。
他曾任教台師大與台大,228時蒙冤後獲釋。1969年當選立法委員。
文學著作方面以散文為主。記得小時候家中有洪炎秋的散文集,也聽過父親談起他,
現在才知道緣由,原來洪炎秋從1949年起就歷任國語日報社長、發行人,與國語日報
的淵源長達30多年。而我從幼時建立的閱讀習慣,全拜來自於任職國語日報的遠親所
寄贈的書所賜。與父親至好的遠親除了寄送大批童書給我以外,也會寄本社長的書給
老爸吧!
這位遠親如今已95高齡,硬朗的他與國語日報社的緣分從20歲直到他80歲—退休後
還回報社兼職幫忙。很感謝他給予我們的關愛,因為他的關心,讓遠離家鄉的父親不
至於孤獨感太重,而長年贈書之舉,更讓我受益匪淺。
謝春木(後改名為 謝南光 1902-1969),出生於彰化市。詩人、小說家、社會運動者。
台北師範畢業後留日,但中途退學回台參與社會運動,以激進路線主導台灣民眾黨,在
1931年被日方強制解散,於是舉家遷往中國,成為中國的政治人物------1969病逝北京。
他的生涯堪稱輾轉曲折,波瀾壯闊,據說電視劇《揚子江風雲》裡那個神出鬼沒的人物「
長江一號」,就是他抗戰時在重慶「國際問題研究所」的代號。
王白淵(1902-1965),二水人,新詩詩人。
與謝春木是好友,為台北師範學校的同期,也曾留日,在日本任教,娶日籍妻,創辦
雜誌福爾摩沙,因受牽連而失去教職,與日籍妻離婚前往上海,中日戰爭時被日軍判刑
八年,在台服刑六年後出獄,任職報社。戰後在台灣積極參與文化活動,228事件時再受
株連入獄,雖受救援得以出獄,但歷經種種殘酷打擊,令他銳氣頓失,晚年沉潛,不再問
世事。
翁鬧(1908-1940,資料紛紜 也有1910-1940、1908-1937等等說法)台中出生,
成長於社頭,日治時期作家。
他五歲時成為社頭雜貨商的養子。與當時許多縣籍菁英一般就學於台中師範、出任
教職、留日、在東京工作。但之後幾次陷溺於男女情感,最後因屢次用信件『糾纏』
某位心儀的日本女子,導致失去待遇優渥的工作,竟至飢寒交迫 客死異鄉!
在氣氛舒適的文學步道上看著文人們跌宕起伏的人生,有種難以言說的感懷。
暖和春陽給予的溫馨氣息,讓我不致於為他們嘆息太過!
文學步道旁有一條小山徑,是通往何處啊?
八卦山海拔不到100公尺,開發早,山徑縱橫很有趣呢!
我們走回銀橋,探望一眼,緬懷爸爸曾經的蹤跡。
由銀橋下方觀賞。
那一陣子我們常來銀橋,還發現一種玩法:面對兩側橋墩說話,都有回音效果,宛若
山谷回響,我與老爺好幾次分站兩側這樣玩,我有時會說:『爸爸!你在嗎?』那是
我小小幻想:或許某種重疊是可能的,話語會穿越時空,飄到數十年前的銀橋,那時
父親猶在這個實相,還是個單身漢------。
(攝於2020年4月8日)↑↓
銀橋下方 附近的竹林步道。↑↓
文學步道末端通往新整治(其實也好些年了)的銀橋飛瀑。
我們從另一個方向逛過來才發現的!
簡單拍兩張。
從另一個方向騎機車而來時,發現浮出屋頂的大佛頭像,對我而言是嶄新的視野。
就在銀橋飛瀑附近的賴和詩牆旁。
賴和詩牆與八卦山大佛側影。這裡應該也算是文學步道的延伸。
賴和詩牆的原址是在彰化市中山路與金馬路口,2011年才遷到八卦山大佛右側
的此地。詩牆的內容是賴和的長篇散文詩:《前進》。
賴和(1894-1945),彰化人,本職是醫師,是位體恤貧寒者的仁醫,歲末一定
將貧困者的醫療費帳單燒毀,又常濟助他人,導致自己手頭常感拮据,還得跟姊姊
借私房錢過年關。人品高潔的他在文學領域更是留下盛名,是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
台灣文壇領袖。
賴和詩牆旁的大榕樹,長鬚真多,是個老爺爺了?
在賴和詩牆附近偶遇的藍花楹,機車上仰頭望著澄澈藍天中的小花,心底滿滿喜悅。
繞到八卦山大佛正前方。
這樣取鏡很像大佛也被隔離了!就像2020年的隱喻! @@"
回程經過老梗地:秀水馬興橋。
生活紀錄文,順道附上去年12月5日(週六)陪老媽逛台中新光三越的午餐。
好一陣子沒來的新光三越裝潢變化不少,以前熟悉的店家好多都不見了!
最後選擇以鰻魚飯為招牌的劍持屋。
桌上的調味料—全沒用上。
小菜醃蘿蔔、泡菜,燉物關東煮都很不錯。
還有一份蒸蛋,來不及拍,老媽已下箸!^_<
老媽的蒲燒鰻魚飯,媽媽很滿意。
火候控制得很好,肉質甘甜柔嫩。
牛肉海膽手卷與炸物。
白燒鰻魚。這個也好吃。
首次吃到白燒是在2006年,當時攜子跟團遊本州,一路由東京玩到大阪。
有一晚投宿京都大倉飯店,晚餐卻安排在新京極附近吃鰻魚飯,那是我第一次吃
鰻魚白燒,暌違多年,白燒的美味依舊擄獲我心!
多年後重返京都好幾次,那家鰻魚飯餐館的位置已消融於記憶深處,幾次尋皆不得
,是我記錯還是餐館早已歇業?感覺後者的可能性比較高------。
餐後甜點白玉紅豆湯,是讓人滿意的甘美收尾。
這一頓,老媽至今想起還是讚不絕口呢!來回都搭計程車也算值得啦!^_<
相關網誌:
秋日兜風瑣記(南投微熱山丘.彰化菜尾湯、感官之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