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是小陽春呀!暖烘烘,讓人直想往外跑!
今天更是三月三號女兒節,良辰吉日大好春光,但我還是不得出門!><
乖乖在鍵盤前打字,無非是三月三既然不能出門就發文唄!
哎!還在奈良呢!緊鄰吉城園的依水園。
這大門猶未開時我們就已站在門外等待了,後來先逛了吉城園,接著再來依水園。
先沿著一條細碎砂石路前進。
左轉是售票處和一券共通的寧樂美術館。
入口處非常小巧。
旁邊還有英文導覽志工,都是中年婦女,她們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導覽。
剛好沒什麼遊客進出,來張難得的入口照吧!
一入庭園門就是一條窄仄小徑,楓枝逼近眼前,這角度很有趣,所以就貼上囉!
依水園前園(西園)。
可算是日本名庭園的依水園,臨吉城川而建,這是命名的由來之一;也有說是因為
俯瞰依水園的模樣恍如草書的 依水 兩字;還有說是來自杜甫的詩句《名園依綠水》
等等------。前園約建於1670年代江戶時期,和吉城園一樣,是興福寺摩尼珠院的
一部分,難怪兩園貼得緊緊的! XD
剛看到這一景時,秋雨飄然而下!
看早晨天色,心裡已有準備,但還是犯嘀咕:「氣象報告沒說會下雨吧!」@@
從 挺秀軒 望向 清秀庵 。
我們剛開始就是在 清秀庵 旁默默等雨停。
在屋簷下等了一會,雨稍微小一點後,順著指標走到這小院。
雨中楓紅。
挺秀軒。
地上放著關守石,這是,【茶室範圍,請勿進入】的象徵。(楓‧京都:情有獨鍾 厭離庵 )
由 氷心亭 旁走往後園。
依水園後園(東園)。
後園是明治時代的實業家 関藤次郎 所建的築山式池泉回遊庭園。
借景若草山與南大門,陰霾天色中仍能遙望遠方南大門的飛簷與一弧山嶺。
雨不停,我只好坐在氷心亭前的大石頭等待。
秋日寒氣深,石頭冷冰冰,我胡亂墊上塑膠袋,還是阻不住絲絲寒意滲入。
老爺撐傘自優游。
池中以石臼當成踏腳石,頗具特色。
這回安排遊依水園全因為老爺想一睹 依水園 的寒櫻芳容。自從2014年在京都
初識寒櫻,老爺即念念不忘至今。(楓‧京都:赤山禪院 寒櫻綻 )
可惜寒櫻芳蹤杳。
隔幾天,晴日重返依水園,睜大眼睛細細瞧,依然無處覓寒櫻!
只有楓紅依舊。
前園後園以 吉城川 一水相通。
依著地勢上上下下。
高低落差造成的小小水瀑。
雨霧中望向柳生堂。
回頭又來捕捉紅葉與水瀑。
駐足良久的水車小屋。
滿地白茶花瓣堪憐。
屋簷上讓人注目的貝殼,晴天時會閃爍眩目光芒,老爺的靈感因而被觸發,返台後
在家中頂樓與陽台懸吊亮閃閃的光碟片,防止為患已久的鴿子咕咕與便便。@@""
繞後園一周。
回氷心亭前又四處拍不停啊啊啊!
雨中仍賣力清掃的工作人員。
想起家附近的三級古蹟庭園,陽光溫暖春日明媚,清潔人員總愛在樹下木凳閒談休息。
從池上看對岸的 氷心亭 與 柳生堂,還有窮極無聊冷吱吱的我。
在奈良,雨中閒坐等待已成習慣,我且自在觀景看人也被看!XD
有一對印度裔型男與西洋美女情侶檔,在後園自拍許久,讓我印象深刻。
隔日訪京都嵐山,竟然又遇上,而且在不同的兩個景點都碰上!他們雖換了
服飾,我依然認得!不知千年不變一襲紫外套紫圍巾的我,他們有認出來嗎?
果然窮極無聊啊!
回到前園。
趁著雨稍停,趕緊離開吧!
有人拍得忘情,我只好移步 清秀庵 繼續等待,這裡有木椅,比較溫暖。
順便當佈景!
從 三秀亭 賞 清秀庵 。
三秀亭。可以喝茶品嘗甜點,也有供餐。
天仍陰沉雨霧濃,真的該趁此時去午餐了啊!
不想離去的心情,悄悄映在鏡頭中。
相關閱讀:
依水園: http://tw.japan-guide.com/travel/kansai/nara/isuien
http://www.bell.jp/pancho/photo_album/2011_04_04_isuie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