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26日(週五-週三)
花見小路上以蕨餅著稱的ぎおん德屋(祇園 德屋)內部。
話說由嵐山回到京都市內的四條大宮後,老爺推著我走回飯店附近的祇園,一時興起
想及花見小路上的德屋是否不需排隊了?走過去瞧瞧,果然接近打烊的離峰時間還有
空位,在店員招呼下趕緊入座。
德屋空間不大,幾乎滿座,只能拍邊角一隅。睽違九年重返德屋,感覺一切都沒啥變化
,連昔日特有的傲嬌京都味也還隱隱存在。紫陽花約:京都絕品蕨餅 德屋 ‧ 祇園京めん
花色鮮艷的熱水瓶布套依然。
不過蕨餅微幅漲價了,剛剛去官網看,價格比6月時又再調漲了!
當天因為已近打烊,餐點只剩兩款蕨餅,沒關係,來德屋不吃蕨餅吃啥呢?
其實烤年糕小有人氣,還有當年吃過的餡蜜(アンミツ,an-mitu)也很好。
各點一份蕨餅,免得重蹈當年意猶未盡的覆轍。
德屋有四款蕨餅,匆忙下也沒看清品名,就是各點一份。
猜想上面這份是原味蕨餅,下面是番茶蕨餅,另外還有抹茶蕨餅與極上蕨餅。
不管是哪種蕨餅,就是吃蕨餅那獨特的口感,尤其是德屋細膩的作法,特別清爽美味。
不過這次前來,發現以前嚴格坐鎮後廚的老爺爺不見了,都是年輕女性在作業。往昔
很容易以筷匙分開的蕨餅,變得黏乎乎,無法順利分離,滑溜細緻的口感也略遜往日,
發現這一點讓我們有點惆悵!
不過德屋的風評依舊很好,生意熱絡如昔,京都人來外帶蕨餅的不少。外帶布袋很精
緻,畢竟這是一份要價三百台幣的甜食,在蕨餅界是最高價位了吧!
每一份蕨餅都會附上與蕨餅造型相似的黃豆粉。
添滋味的還有甜蜜的紅豆沙、黑糖蜜(沒拍),不過我喜歡單吃,享受清新微甜的滋味。
離開德屋,前往祇園饅頭,我們喜歡的水無月與萩餅都沒有了。於是到斜對面的丹波屋
看看,萩餅還有不少,但丹波屋沒有做水無月,倒是有艾草麻糬,艾草餅也是老爺的愛
,趕緊買兩個試試。丹波屋的價位更親民,店員很和氣,推薦。
回飯店前再度繞經安井金比羅宮前往超市FRESCO,看到夏越大祓的裝置『茅之輪』
已經架設完成。
每年的6月30號,日本大部分神社都會舉行夏越大祓,也稱作夏越神事。 此祭儀的主要
目的是希望將下半年的災難厄運消除,平安度夏。 祭祀時使用茅草編成的巨大茅草輪。
自古以来,日本人從各種自然現象中感受到神聖之力,並把自然的這種力量尊為“神”
,據稱這就是神道教的起源------。
萬物皆有神這種信念,讓我想起對小動物特別溫柔憐惜的肖戰在2019年拍完斗羅大陸時
曾發文告別角色唐三:『 萬物皆有靈,當溫柔以待。去發現自己的潛力,去創造屬於自己
的世界。無論結果是什麼,我都會向陽而生。』
很開心在回台前看到最新鮮的茅之輪,我照著指示左右繞三圈,祈願能消除罪業災
厄,下半年順利平安。之後也看到很多歐美人士在導遊示範下,歡樂地繞圈圈。
對了,日本12個月份都有自己的名稱,都有其典故,大致與氣候、習俗及農事有關,
和曆承襲自中國的農曆,在七世紀時就推行過農曆用法,之後自行改寫為適合日本
節氣的和曆。明治維新之後改採西方的陽曆,但還保留著傳統24節氣以及和曆中的
月份名稱。
六月在和曆中稱為水無月,所以老爺愛吃的水無月,有些店鋪是陽曆的六月才會製作
銷售。
『日本和曆的6月份已正式步入炎夏,也是農作物需要大量水分滋潤的時期,因此6月也稱為「水張月」
或「水月」,不過由於梅雨季節已結束了,因此容易有缺水情形,故又將6月稱作「水無月」。另外像
是「嗚神月」、「涼暮月」也都是6月的別稱。日本和曆的節氣與西洋曆不同,因此在和曆中的6月
早已過梅雨季,十分炎熱囉!』—引自網路
在安井金比羅宮的藤棚下長木椅 拍剛剛在丹波屋買的萩餅和艾草麻糬,順道吃個點心。
藤棚下的角落很隱蔽,看各國旅人來來往往,嘻嘻哈哈在茅之輪與緣切緣結碑穿出穿入。
順道拍了楊谷寺買的慈眼糖。中間的眼(め)字會最後融化,很有趣。
晚餐還是超市餐,照樣吃得滿足愉快。
隔日(6/26)一大早搭11點10分的長榮班機回台。
心滿意足地結束了此回舒心療癒的紫陽花旅,希望明年再見啊!
下面的九宮格圖是隨意選擇未貼在各文中的紫陽與橙光,我們的名字中都有
色彩與光線,小小巧合真開心!
順道將分散在幾天裡的安井金比羅宮照片拾掇在一起,稍微介紹一下這家
經常路過,且給予我們很多歡喜小時光的小神社。
上圖是東鳥居,臨著東大路,旁邊不遠就是老爺常去的超市FRESCO。
北門入口。老爺常從APA飯店走過來,就是由此門出入
京都雨日點滴(京そば處 石、APA飯店 京都祇園EXCELLENT)
安井金比羅宮緣起日本飛鳥時代(592-710)由大權臣藤原鐮足(614-669)創建的
『藤寺』。當年寺中植滿紫藤,但目前只有一個藤棚,初夏時節 紫藤花清淡優雅小小串。
西元1146年時喜愛紫藤花的崇德上皇(1119-1164)曾擴建藤寺------。歷史風流雲轉,
與京都眾寺院一般歷經各種流變的藤寺,在二戰後改名為安井金比羅宮。
目前安井金比羅宮主祭神為崇德上皇,他由於戰爭不得不與寵妃分離,據說因此特別關照
有情人的幸福,專為人們斬斷妨礙其良緣的種種孽緣。除了情緣以外,與疾病、菸酒、賭
博的緣分,據說也都在其神力的作用範圍------。
茅之輪。
按照圖文可以簡單參拜。
外國人(如我)幾乎都只是為了好玩轉圈圈,其實並非正規作法,一般還要邊持誦經咒
邊繞圈。但所有外人(在日文就是指外國人)都是主打歡樂就好!
本殿。
安井金比羅宮最著名的就是斷緣結緣碑(縁切り縁結び碑,緣切緣結碑)。
斷緣結緣碑是一塊高約1.5公尺,寬約2.5公尺,呈現繪馬形的巨石,據說神明的力量
就貫注於中央的圓形石穴中。
石頭表面覆滿寫上各種祈願文字的形代符紙,幾乎看不到神石本體。
斷緣結緣碑的參拜方式比較特殊,以下為參拜步驟:
1:先於本殿進行參拜。2:在形代(かたしろ,KATASHIRO)寫下祈禱內容(形代
放置於斷緣結緣碑的左邊桌上,捐贈100日圓以上即可自取1枚)。
3:手持形代,心想所願之事,並從正面穿過石洞走到石碑背面。
4:手持形代,心想所願之事,從石碑背面穿過石洞回到正面。將形代貼於石碑上。
爬進爬出石穴,看似不難,但要公然爬 須有一定心理素質,而且爬得不狼狽也有點難!
形代。自取自投錢,沒人管。
在日本形代有兩種意義,一為祭神時供奉,讓神寄宿憑依的神靈替代物,
或者進行除災祈福儀式時作為人的替身所使用的人偶、人形符紙等物品。
斷緣結緣碑上的祈願文字。
安井金比羅宮位於市中心,有許多外國人會路過,因而樂於爬出爬進石洞的也不少
,我們坐在藤棚下邊吃甜食邊欣賞,也是超歡樂的。
求愛情求健康求平安求財運------通通都可以。
安井金比羅宮境內還有一處金比羅繪馬館值得參觀,可惜,我們每次回到市內都已經
過了營業時間(10時-16時)。下雨那天又嫌溼答答,出門麻煩!
傳說神靈乃乘馬降臨現世,因此產生了在祭祀或祈願之際,以馬匹為犧牲的風俗。其中
獻祭用的活馬逐漸轉化為土馬→木馬→馬形木板→木板上的繪畫,這一過程,被認為是
如今神社中繪馬的由來。
金比羅繪馬館保留了該神社繪馬堂的古意並加以改建,展示了許多古老的繪馬,票價不貴
,希望下回再訪京都能找機會去參觀。
京都雨日點滴(京そば處 石、APA飯店 京都祇園EXCELLENT)
小小的神社境內,綠意盎然。
2014年時偶然路過,當時是4月底,明黃的山吹搖曳生姿。
老爺的京都夏之旅最喜歡繞經安井金比羅宮往返超市FRESCO。
每日都要在天黑前回到市內,樂此不疲地享受偽京都人的家常時光------。
比起春櫻秋楓季,我現在更喜歡春末夏初這樣的淡季來訪(其實京都的觀光之盛
幾乎已無淡季)。轉眼已是2025,今年希望能再訪美好的京都涼夏。
相關網誌:
初夏嵐山賞花趣(阪急長岡天神站前小餐館 、嵐山café de e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