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2月13日(週六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與家人陪著老媽回娘家!
說是回娘家其實只隔一條街,步行三至五分鐘就到了!照片裡窄仄的新興街
就是外婆家所在之處,也是我的童年成長地。
外婆已仙逝多年,回外婆家其實只是前往初步整修完成的三連棟洋樓看看。
春陽中的外婆家不再被大樹纏繞破壞,展現新氣息。
一年多前在族親尚未著手維修整理前,老洋樓兩側無人居住的兩房都被植物入侵
啃噬,逐漸傾頹!只有還有表親出入的中間一房倖免,但二樓也已破落。修繕時
光要移除外側兩房盤繞的樹木就費盡心思力氣。
2016年秋冬拍攝的老屋情狀。
2021年2月,歷經一年多的搶修,完成初階段整修的模樣。
此圖片來自鹿港學哥臉書。
感謝這位年輕的文史工作者為老屋留下修繕後的影像。
圖片來自鹿港學哥臉書。
外婆家是中間這一戶,族親都稱為『中間』。(照片由表哥施建成所攝)
費心奔走主其事的施建成表哥的老家是右方的『尾間』。
不知是幸或不幸,『頭間』與『尾間』最早被『棄居』,受創最重,但也
因而保留了初期的前門樣式,沒有換新。
族親中戮力最深的施建成表哥在老家的尾間擺設桌椅,招待來訪的親戚與遊客。
春節期間開放大年初一至初三,之後就只有周六、日的早上10點至下午5點開放
參觀。
表哥目前家住新竹,為了修繕老屋,近兩年來幾乎每週都要來小鎮1-2次,甚至
更多。雖有公部門的補助,但不足處則需與另兩房的持有人共同出資維修,付出
之深難以言喻。表哥其實出生於外地,從未在此成長,卻對老屋滿懷深情。
我們從尾間一進廳堂開始參觀。
老屋起建於1926年,外觀近似巴洛克風,但內部還是傳統閩南風格。
正中央放著先人牌位與一張大合照。
九十餘年前的照片應是樓房在1928年竣工後不久所照。
右側四位男士就是當時人稱二頭(施福祥)三頭(施達泉)四頭(施金水,外祖父)
的三兄弟,還有二頭長子(母親都稱呼同輩的他火炎,我曾在幼時見過長壽的他,
那時他已是瘦削孱弱的老人)。
三兄弟是渡台第二代,還有一位少年早逝的長兄不在其中。
母親是大家族同輩中最年幼的,當時還未出生,不在照片中。
老屋裡的壁畫精美,是當時鹿港彩繪名師郭新林(1902-1973)的作品。
沒有上去的尾間二樓。
光影極美的佳作來自Yu-Chuan Lu所拍攝。
三間主屋曾經有小門互通,隨著環境變遷已陸續封閉。
我們由尾間甬道(台語稱為走廊)穿過天井去外婆家。
尾間這通往前廳的甬道,外婆家也有,當年甬道旁是外婆的臥房,曾經
有一張古式大眠床,媽媽說她幼年時,全家好幾口人都睡這在這張床上。
外婆家(中間)前廳。(照片由表哥施建成所攝)
『中間』是三間主屋中最寬敞的,或許是因為外祖父施金水經營家具店有成,
因而出資較多?有優先選擇權?根據老媽的說法,兩房出木材,其餘銀錢則
大都由外祖父這房負責。
空落落的廳堂,只餘昔年門上漆痕字跡猶清晰。
商號成益兩字寫在兩門聯句頭。
大夥在此合照一張。
剛抵達不久時在尾間門前的合照。
表哥很用心張羅春聯,特別請地方書法家揮毫。
老媽在老家細細打量。
也開心地在兩側門擋板留影,可惜門擋上方的彩繪已模糊。
門擋這種裝設,我幼年時從未注意,門擋後是陡峭的樓梯。
不顧我們的阻止也要上老家二樓的老媽。(感謝提供照片的鄉親攝影師陳淑美)
中間二樓整修後的狀況。
地板前方的方型『地窗』(不知是否有正式名稱)如今已填實。
以前是挖空嵌上木條,可以從縫隙中看到樓下大廳。
我幼時曾來此玩過,如今家具蕩然無存,感覺有點陌生。
樓井間懸掛的燈具,是擁有此中間主屋產權的外甥特別挑選。
由樓井下望一樓廳堂。
在台北成長的甥輩對老屋感覺淡,開始滑起手機。
大妹與兒子在二樓廳堂拍起網美照!XD
兒子是他這一輩中對老屋最欣賞的,大讚太美了,如果開老屋咖啡廳一定很棒!^_<
小鎮文史工作者蕭信宏的攝影作品展現的二樓廳堂。
二樓往昔是舅舅一家起居處,採光極佳的前房是臥室。
我很喜愛這臥室的感覺。
昔年我還是個小女孩時住在窄街正對面,常常趴在灰泥洋房二樓窗檯望向這間前房。
有美麗花紋的窗玻璃後偶爾會看到美人舅媽與表哥表姊們的身影。
引用來自小鎮文史工作者蕭信宏的作品,更能感受這房間的美麗優雅。
往日前房鋪設的是榻榻米。
建成表哥拉開隔板窗,媽媽似乎對這建築細節已忘懷。
二樓後陽台並未開放,但建成表哥特別開門讓媽媽看看。
擁有中間後方產權的另一位表哥住在20多年前建造的“新”房子。
隔壁的頭間因為意見分歧,在中途停止整修,只將糾生雜亂樹木砍除,大致
清理一下,即使只是如此,也費了不少銀錢與力氣。頭間後進二樓還殘餘著
,荒蕪中還是可想像昔日風韻。
靠牆的木梯是通往屋頂下的夾層,當年人口繁衍愈來愈多,頭間有些人只好睡在夾層。
希望頭間早日取得共識,恢復老屋風華。
一樓天井的古井已封閉。
老媽常說起童年生活,關於水曾有許多生動的敘述,譬如井水煮出來的飯都是黃澄澄
的;雞隻偶爾會落井溺斃,但他們依然如常汲水飲用;洗澡時一盆熱水長幼尊卑依序
使用,沒有在換的------。
除了『水情』,大家族中的恩怨悲歡更是有無數細節,聽著就像電視劇情節------。
昔日風煙已渺,前塵已非,多少舊事終將沈埋,唯有老屋還存在。
“保存老屋的目的不是在於對舊有的執著,而是在於對未來開創的激盪”,
這是表哥施建成的理念,我很欽佩他的決心與努力,衷心祝福。
媽媽與建成表哥的合影。
大年初二離開媽媽的娘家前,再次回眸。
家人們都先行返家了,只餘我陪年邁的老媽中途在社區小角落休息。
老媽在暖陽裡啜飲奶茶,享受片刻悠閒,不知返回昔日老家是否讓她有所感悟?
對於建成表哥而言,老屋初階段整修成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價值完成。
對原本傾向現實主義的老媽(她對老家最初的態度是拆除建大樓)而言,老屋修繕
有成讓她的態度轉變為支持?其實最大的可能是她啥也沒想,只是單純享受奶茶的
甜美。老媽自有其寬諒拙稚處,但對於生活她永遠是以當下自身感受為先,那是她
強韌地活在世上的最大力量來源。或許我與她有許多不同,但我多少能理解。如今
她已是老人—是外祖父母十餘位子女中唯一還在此時此世能享受陽光撫慰的孩子—
我因而有絲絲憐惜與默默自覺------!
同樣沐浴於春陽中的我悠悠然地這樣那樣浮想著------。
相關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