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9年11月23日(週六)晴
預備離開喜愛的直指庵時,湊巧有一台載客來的計程車要回頭,老爺省下了
推著我步行來大覺寺的辛勞。這一天是美好晴朗的秋日,散散步也不錯,但
還在壯年的老爺認為若能省體力,還是花點『小錢』吧!
原本預備午餐處因搭車而失去確認是否有開門營業的機會,大覺寺周邊不見
有餐廳,我與老爺只好在大覺寺附近尋一偏僻處(旁邊是養護中心健光園)
啃啃前一天買的『胃弱』吐司止飢。
仰望大覺寺圍牆內的青松與楓紅。
大覺寺參道入口。
光影幽雅的午後,看似寧靜,其實遊人如織。
大覺寺前身是平安時代嵯峨天皇與檀林皇后成婚時所建的離宮嵯峨院。
檀林皇后貌美賢德,有不少事蹟流傳,嵯峨野也有紀念她的檀林寺。
(京.紅葉:檀林寺.小歇處 發發呆(いっぷく処 つれづれ))
之後皇孫恒寂入道親王在西元876年開山入寺住持。且數百年間陸續有
皇族入寺,因而現在又被稱為嵯峨御所。但即使是門跡寺院還是免不了
歷史滄桑,大覺寺也曾幾度燒毀衰微,歷經風雲轉,距今已1200餘年的
離宮嵯峨院,目前是真言宗大覺寺派的本山。
大覺寺同時也是花道(華道)發源之地,嵯峨御流的總司所(家元)。
話說六角堂也號稱是花道發源地!真相如何?或者是有微妙區別呢?
庭園內有遊龍松,小徑可通往垂著白門簾菊紋處,但有嵯峨菊為界,無法進出。
旁邊應是勅使門。買票入內在玄關脫鞋進場,出入的遊客多到塞車呢!
休憩處與販賣處都設在剛入場之地,因為遊客太多,就略過不拍了。
大覺寺的象徵對我而言就是嵯峨菊!
在秋日暖陽中花影纖細,顯得有點嬌弱。
欣賞嵯峨菊前,先沿著迴廊走走。不愧是門跡寺院,迴廊曲折,宛若小迷宮!XD
雖然對於各建築的配置不甚清楚,但這村雨の廊下的鶯聲地板極為著名。
走過之際發出宛如黃鶯鳴聲的木板嘰啾聲很有意趣,機關來自於地板下木條夾著鐵片
,當人的體重加壓之時,會使鐵片摩擦木頭而發出聲音,古時是為了防盜示警,現今
則感覺頗為風雅。^^
我因為在直指庵已走了半天,這時有些微疲累,還在鶯聲地板旁的角落休息了一會。
村雨の廊下。
記憶所及,京都設有鶯聲地板的還有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與知恩院。
光影至為迷人的迴廊景。
欄杆倒影曲折,有幾何圖象之美。
靈明殿。
靈明殿的地板塗滿紅漆,光滑度加倍,原本就因拐杖底包著襪子走得戰戰兢兢
的我,終於不勝負荷,決定脫去拐杖底包覆的襪子。
靈明殿旁有綠意盎然的庭湖美景,在此小歇,微風徐徐,滌塵濾俗。
可惜難以拍照,只能將湖景綠光心中藏。
終於可以放心撐著拐杖的我,這下才又有力氣繼續走逛小迷宮般的大覺寺各殿堂。
不愧是門跡寺院,連欄杆上的釘飾也都很講究。
印象中可以相輝映的只有另一門跡寺院曼殊院。
接著來欣賞美麗別致的嵯峨菊吧。我安穩坐在欄杆旁細細觀賞。
嵯峨菊是自嵯峨天皇時代即在大澤池(大沢池)上的菊島自在野生的菊花。
一株可長至1.8-2公尺。上、中、下的花序分別稱為天、人、地,以3、5、7朵
為最佳,葉子的部分則以色澤區分為春、夏、秋、冬(淡綠、綠、黃、茶)。
完全符合上述品鑑的嵯峨菊即是上品。
鶯聲渡廊與嵯峨菊共影。
嵯峨菊的品種以顏色區分為御所の雪、御所の秋、御所錦、御所の春
(白、黃、朱、粉紅)。
這一列四色皆具,也可看出花序的數目差異。
由近而遠分別是粉紅的御所の春、白色的御所の雪、朱色的御所錦、黃色的御所の秋。
天(頂部三輪),人(中部五輪)、地(下部七輪)。
御所の春與御所の秋,襯著後方一株楓正艷!
這裡是宸殿,我在這兒也流連許久。
由玄關入內時,若走另一方向,會先抵達宸殿。
宸殿是江戶時代後水尾天皇所賜的建物。
老爺迷於嵯峨菊的風華高雅,拍了不少古美人姿!
嵯峨菊與勅使門。
仰之彌高的王朝美人盛世芳容!^_<
由此下到庭園,可以欣賞更多株嵯峨菊之美。
昂然獨立,王朝流風。
最後可走到五大堂(本堂)的観月台眺望大覺寺東面的大沢池。
稍後我們會前往,一睹夕色大沢池的絕美楓影。
相關網誌: